[Investigate] 解構「迫在煤劫」調查背後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礦區內,139眼井一直在晝夜不停地抽水,日排水量達26萬噸。全礦疏幹排水量在中國煤礦排行第二。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礦區內,139眼井一直在晝夜不停地抽水,日排水量達26萬噸。全礦疏幹排水量在中國煤礦排行第二。

中國「十二五」規劃計劃將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打造成5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大規模發展煤炭相關產業。但綠色和平調查發現,有關規劃與水資源分佈毫不協調,勢將引致乾旱缺水的中國西部出現嚴重環境問題,損害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下載《煤電基地開發與水資源研究》報告

因此,綠色和平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專家,合作撰寫《煤電基地開發與水資源研究》報告,揭露煤電基地發展規劃將引發嚴重水資源危機,但背後有何理念與理據支持?負責這次「迫在煤劫」項目的氣候及能源項目主任孫慶偉博士,與我們分享調查工作背後種種點滴。

為甚麼會以水資源作為調查的切入點?

這是由於「十二五」規模中,中國西部煤電基地發展的規模空前龐大,而西部最明顯的環境特點正是乾旱缺水,近年更因經濟發展帶來水資源需求增長,已開始出現嚴重的土地退化,若再大規模發展煤電基地,必會引發嚴重環境問題,並損害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既已看到危機隱現,就必須立刻行動,以免我們及下一代承受嚴重的環境惡果。

煤炭對水資源的破壞較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更嚴重嗎?

煤炭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同時有損水資源、污染空氣和土壤,不能說哪方面的影響相較嚴重。為了全面阻止煤炭破壞環境、影響公眾健康以及加劇二氧化碳排放,我們過去已多次發表調查和研究結果,揭示煤炭對空氣污染、水污染、公眾健康和碳排放的影響,喚起決策者與公眾正視問題。

調查報告的資料從何而來?有經過實地考察嗎?

有關煤電基地的規模及耗水量的判斷,主要參考了國家、地方和行業發展等不同層面的規劃資料得出結論。我們在過去兩年10多次到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等省區的主要煤電基地實地考察,調查這些規劃在落實時對當地水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包括污水排放、空氣污染、土地退化、對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響等,並以文字、照片及影片記錄存證。

在考察過程中,是否目睹煤炭開採如何打擊當地農牧業?

我們看到煤炭產業「與民爭水」,大量河水及地下水被佔用和污染,導致牧場退化、農業灌溉用水不足,很多地方甚至人畜飲用水也不夠。例如我們在內蒙古一個露天煤礦場附近,看見大片退化的草地,草場和良田用作堆放開採煤炭的廢渣。其中一條農村,地下水都被煤礦場抽乾,令牧民家裡的井枯竭,全村只剩一口約200米深的水井可取水飲用。我們也曾看到有礦場旁的牧民家,賴以維生的羊群因粉煤灰污染而大量死亡,牧民苦不堪言。

看到煤電基地開發正在大幅攫取黃河水資源時,有何感想?

情況令我們非常憂慮。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時至今日,黃河沿途省份的居民仍然依靠黃河生活。但黃河的水量並不充沛,近年黃河斷流頻繁,顯示黃河水資源危機已敲響警號。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黃河沿岸多個省份也會發展大規模煤電基地,到2015年,每年將消耗黃河1/4的可供應水量,試問已陷入水資源危機的黃河,如何能承受如此苛索?

研究水資源危機的解決方式時,有考慮透過改用空冷技術的技術層面解決嗎?

我們的調查發現,66%的水資源消耗用於採煤,只有22%用於發電,所以即使引入空冷技術取代水冷發電,節水的空間也很有限。而且我們發現很多新建發電機組未有按規定採用空冷機組,仍然大量使用水冷機組,顯示單靠技術層面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如何令中國西部(尤其是煤炭大省)不只著眼經濟發展,也兼顧環境生態?

良好的環境是經濟發展和健康生活的保障,漠視水資源和環境,水沒有了,環境惡化了,經濟增長也不可能持久。因此,我們呼籲中國各級各地有關部門,儘快評估各個煤電化工基地建設的水資源需求,更重要是由國家修訂及調整煤炭能源基地規劃和相關大型項目建設規劃,從決策源頭確保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