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石化:環評的力量

在二月份廣東省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十四名省人大代表聯署提出叫停南沙石化基地項目。這個由中石化與科威特石油公司合資的項目,總投資額高達560億元,為廣東省矢志大力發展石化行業的重要一步。

廣東省環保局出版的《廣東省環保規劃綱要(2006-2020)》卻指出,南沙乃生態脆弱地區,理應避免設置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項目如大型煉油、石化和鋼鐵等,而且在珠三角中心興建南沙石化基地意味者對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空氣、江河以至海洋環境,帶來未知的威脅。

根據國家法律,南沙石化基地若要立項,必須先通過環評;但現在環評報告仍未獲批,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徵地圈地,卻已悄然開始,並被列入廣東省十大建設之一。聯署的人大代表認為,這做法有違國家環評法律,故要求暫緩建設。

耐人尋味的是,這個巨型的投資項目並沒有因為得到中石化及廣州市的支持便能確保上馬。事實上,隨著廣東省經濟發展逐漸成熟,省政府以至廣東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日益提高。過去數年的兩會,環境議題如空氣污染便一直是代表們熱切關注的問題。隨著媒體的關注,市級、省級的領導以至國家環保總局都不得不向媒體放話,強調南沙石化項目能否上馬還得看環評報告。《南方都市報》更高調的在社論中倡議,指南沙石化基地的審批過程一方面要按環評法,更重要的是推動公眾參與環評過程。

屯門焚化爐:跨境關注

第二件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宣佈於屯門曾咀附近興建焚化爐,以為以「堆填區快將爆滿」作借口便能擺平環保團體及地區人士,卻想不到中途殺出個「程咬金」──深圳居民及官員的「擔憂」、「關注」。

深圳蛇口南山區居民及深圳環保局官員向廣東及香港媒體表示,擔心即將於屯門興建的焚化爐會為深圳帶來二噁英及灰塵等空氣污染。事實上,屯門曾咀距離深圳蛇口不過五公里之隔,相比起坐在香港市中心的環保局局長邱騰華,蛇口的居民才是真正的「持份者」。

蛇口在深圳開放改革初期為主要的重工業區,故區內有三個發電廠、一座焚化爐以至其他工業。惟後來隨著深圳的發展,在蛇口工業區旁的南山區成為資訊科技產業基地,大批專業人士、中產階級在區內落地生根。他們一直關注區內環境問題,更曾為深港西部通道為區內帶來空氣污染而多番與市政府周旋。今次向港府「發難」,可謂有跡可尋。香港環保署署長黃倩儀事後表示會與深圳官員保持溝通,卻已反映了香港官員對珠三角區內環境問題的後知後覺。

珠三角:環保力量再整合

隨著珠三角地區的整合與城市化,珠三角環境問題只會日益頻繁,但粵港兩地政府卻仍缺乏相關協調機制。比如在南沙石化基地一事上,香港距離該項目較廣州市中心還近,但在整件事上卻缺乏發聲渠道;相反在屯門焚化爐一事上,深圳蛇口區備受影響但卻無法將想法反映予香港政府。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建立區域性的環境管治規章,是粵港以至中央政府必須處理的課題。

此外,在廣東現時的社會條件下,環保工作已超越了政治口號、亦不只是政府內部的事情。相反,人大、政協以至媒體,在環保議題上擔當日益重要的監察角色。是次南沙事件,省人大代表主動向行政當局提出質疑、《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積極跟進,迫令行政部門不得不回應;而就屯門焚化爐對深圳居民的影響,南山區的人大代表聯絡處透過《南方都市報》以及部份香港媒體提出意見,引起關注。我們可以預期類似的民間代表與媒體互動將會是推動珠三角環保工作的重要力量。

香港的環保工作仍然是以羅湖為邊界,劃地為牢;如我們還不做好準備,將來面對如港珠澳大橋這類型珠三角跨境建設所帶來的環境議題,只會越來越被邊緣化。相反,若我們積極參與,將有機會為推動珠三角的可持續發展,獻上一分力量。

(作者是綠色和平項目經理陳宇輝。本文曾於2008年3月14日在文匯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