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量超高

事件反映署方根本對「環保車」的定義理解有根本性的錯誤,故此我們希望進一步澄清,以正視聽。

首先,我們認為世上根本沒有環保車。所謂環保,其實是指碳排放量細、將環境影響盡量減到最少的車款。但署方的回應竟然指「各人買車都根據自己需要」、「不應強逼市民買細馬力車」。其實綠色和平並沒有強逼市民買細車,反倒是環保署的政策,正好提供稅務優惠鼓勵人買大車(最高可達五萬元!)。

環保署容許自己為高碳排放的重型車提供稅務優惠,還要以市民自由選擇作辯解,難怪本港明明人多街道窄,但街上卻充斥?「大馬力」的七人私家車。署方先以重量作為分級的釐定標準,情況就正如我們要在過百件的蛋糕面前,選出糖分最少的十款,但方法竟然不是直接量度糖分,而是先將蛋糕按卡路里分類,然後就在不同卡路里的蛋糕類型中,選出各類型糖分最低的一種口味。按照這個分類,一些高糖分的蛋糕也極有可能當選為「低糖之選」。其荒謬之程度,實在令人擔心。

其次,環保署的官員又指,「燃油效益等於碳排放」,這其實亦是將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所謂燃油效益,是指將燃油轉化為動能的效率,當中包括車輛不同組件或配置的能源損耗。簡單而言,燃油效益愈高的車,只會代表愈慳油,但不代表碳排放會較少。正如港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梁耀彰亦曾經回應指,「愈慳油代表排放量愈少,但不代表碳排放表現一定理想」。可見燃油效益和碳排放,由始至終都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絕不容許環保署混淆視聽。

汽車排放作稅標趨勢

歸根究柢,能夠鬧出如此一個大笑話,就是因為政府對環保、對處理氣候變化缺乏根本了解。面對氣候危機,歐盟各國早已經將私家車的碳排放量,作為制定稅務的唯一指標。碳排放愈高的車,便要繳交愈多稅。雖然環保署反駁指,為不同車輛訂出相應燃油效益標準是「國際慣常做法」,日本和美國亦有類似的環保車優惠計畫。不過據了解,日本的政策是按照車輛的淨重和引擎排放量,並按照累進稅的方式收取車稅,故此一些小型車的購車稅只相當於大型車的一半左右。另外,日本的小型車在燃料費、汽車驅動稅,甚至車輛檢查等費用上均有優惠,和環保署的政策簡直差天共地。而美國正是全球最漠視氣候的政府,環保署不斷重申香港的燃油效率高於美國,更是自暴其短。

以碳排放作為私家車的收稅標準,絕對是大勢所趨。如果政府認為目前的制度無必要檢討,我們希望有關官員能夠解釋,為何政府認為現時的環保車政策,比起採用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和採納,以汽車碳排放量為釐定方式選出的車更好?否則,我們希望政府能從善如流,盡快檢討有關政策。

汽車作為本港溫室氣體的第二大的主要源頭,如果政府真正有心減少由汽車的碳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實在沒有理由不按照國際大趨勢,將碳排放納入為稅務寬減優惠的指標。面對氣候危機,我們認為政府除了檢討現時的環保車政策,亦應該盡快交出一份全面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由電廠、建築物、汽車等各個本港溫室氣體主要源頭開始,訂定長遠的減排策略,以免錯過拯救人類命運的關鍵時刻。

 

張潔茵

本文作者為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潔茵 於2010年8月23日星島日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