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偉牧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原文刊於《主場新聞》網站,2013年07月12日 

 

公眾教育是經常會在社會上出現的詞彙,面對所有社會問題,公眾教育都幾乎可以是其中的「解決方法」。要禁煙,公眾教育啦; 要禁毒,公眾教育啦;要解決堆填區,公眾教育啦; 要節能,當然都是公眾教育喇!

公眾教育可能是公關的靈丹,但同時也是拖延社會問題的毒藥。因為公眾教育有著無比正面的形象,而成效又永遠無法量度。以堆填區為例,公眾教育可以成為政府的擋箭牌,向公眾展示政府「做緊野」的直接渠道。公眾教育的精粹,就是必須要公眾睇到,而且無法評價其功效,所以不會惹來更多批評。最近政府在電視大賣的「眼闊肚窄」蟲就是其中的一次示範,筆者三歲的姪女對廣告當然非常感興趣,政府正好以此作為對堆填區困局的避震措施。反觀,膠樽回收商面對欠缺支援,令大量塑膠送往堆填區的問題,政府則無力處理了。

至於中電,在面對社會對《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的節能訴求時,同樣由於不想回應,又拋出公眾教育的絕活。環團與社區團體聯手要求中電在《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承諾1%節能目標,中電拒絕正面回應,反而向環團申出「友誼之手/死亡之吻」,希望合作舉辦全港的公眾教育活動,好讓中電在全港市民面前建立起環保的形象,但對於真正的環境改善成效,就不得而知了。

香港是否落實節能措拖,並非只是看公眾的教育水平,更需要充足的資金投放在節能設備上,因此,我們才要求中電要承諾1%的節能目標。中電要搞公眾教育,實在是九唔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