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令扶貧失效,貧者更貧

專題報導 - 2009-06-17
隨著經濟發展,帶動扶貧步伐,中國貧困人口現時已大幅下降。可是,現時的扶貧政策,只著重居民經濟水平,忽略氣候變化對貧困地區發展步伐的長遠影響。以往累積的扶貧成果,極可能因為氣候變化的肆虐而打回原形,而貧困人口的處境會更加嚴峻。有見及此,綠色和平及樂施會為共同發表《氣候變化與貧困》報告,首次從氣候變化的角度審視中國貧困問題。

綠色和平及樂施會為共同發表《氣候變化與貧困》報告,首次從氣候變化的角度審視中國貧困問題。 按此下載報告

氣候變化引致貧窮

中國的貧困人口主要以務農或畜牧為生,而氣候與農作物及動物的生長關係極之密切。氣候一旦不穩,農作物便不能正常生長,直接影響收成;牲畜失去了良好環境及食物而死亡,打擊農民生計。氣候變化為貧困人口的生計帶來種種不利條件,令地表氣溫上升,加速害蟲生長,破壞大量農作物。氣候變化亦會導致特大暴雨或乾旱等極端天氣,引發洪水泛濫,擾亂水資源供應。這樣不但令土地不宜耕種,更會破壞房屋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居民因此與外界隔絕。氣候變化影響範圍覆蓋全中國,涉及層面極廣。中國巨大的地域差異再加上貧窮人口散布全國,氣候引致的貧窮問題其實比單純經濟上收入的貧窮更難應付。

氣候災害全方位打擊全中國,把扶貧成果打回原形

《氣候變化與貧困》報告指出,中國的貧困縣多是近海多颱風、內陸多寒潮、西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以及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國不論內陸或沿海,都被氣候變化困擾著,報告更分析了甘肅省永靖縣、四川省馬邊縣及廣東省陽山縣三個典型的貧困縣,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向來不佳,氣候變化更使情況惡化,居民生活百上加斤。一些國家重點扶貧地區,部份居民本來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已經脫離貧窮,可是氣候變化帶來的自然災害破壞他們的耕種土地及產物,糧食供應及生計立即受挫,被迫重返貧困行列。

積極對抗氣候變化是扶貧的良策

氣候變化造成頻繁的自然災害,只能以農牧為生的中國貧困人口首當其衝,也白費了以往積極扶貧的成果。大幅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從根本遏止氣候變暖,是中國現時首要的任務。今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就為中國要提供重要良機,聯同其他國家一起阻止氣候變化,扶貧計劃在氣候得以控制情況下必定事半功倍。

成為氣候英雄,趕走氣候變化,解除窮困絕境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