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氣候行動勢成氣候

香港學生起步了,大人們、政府,我們還在等甚麼?

專題報導 - 2019-03-19
在歐美持續數個月的 #FridaysforFuture 學生逢周五為氣候罷課,牽動全球人心。2019年3月15日星期五,香港學生也加入這股銳不可當的氣候浪潮,為數逾七百人的隊伍,為自己、為這城市、為地球走出來,要求政府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及他們的訴求。香港的年輕一代的聲音,我們不單要好好聆聽、接收;更需追隨他們的步伐,作出更多更快的氣候行動。

根據氣候行動先鋒 Greta Thunberg 在社交媒體的分享,3月15日全球有150萬學生參與這次的氣候行動,全球各大洲包括125個國家2083個地區的參與。

( 按:全球學生氣候行動前夕,3月14日 Greta Thunberg 獲挪威政界人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指氣候變化可以引發衝突、戰爭、難民問題,Greta 掀起環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運動,對世界和平有重大建樹。)

香港學生:我們要行動!我們要改變!

香港當然在這個氣候行動地圖上有自己的印記。3位國際學校女生 Zara Campion、Elisa Hirn、Emily Tarr ,本年2月在社交媒體發起 「School Strike For Climate Action Hong Kong 香港學生為全球變暖罷課」,3月15日當日出席人數超出她們最初的預期,逾七百人同心賣力參與。

隊伍抵達香港政府總部後,她們向有關當局遞交學生們的訴求,敦促香港加大力度應對氣候變化:

  • 要求政府在現有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增設年輕人代表,讓香港的下一代可以發聲及更能掌握大家的未來。
  • 香港目前訂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標是在2030年前達到 3-4%,學生要求政府需訂立更積極目標,最少加倍提升。
  • 建議在環境局內增設專責監督氣候行動的部門包括「氣候行動專員」,加強推動相關政策及措施。

氣候變化在前,走入學園,了解同學日常關注

有感3月15日香港會與全球多國學生站出來,綠色和平全力支持,希望將氣候行動的意識在本地傳揚更深更廣更響亮。在活動前,我們向大眾、會員及支持者作出呼籲,以電郵、社交媒體邀請大家留意並加入;同時走進中小學和大專校園,了解他們如何關注氣候變化問題,並鼓勵學生表達意見,包括向本地及全球領導者呼籲,立即制定具體而積極目標,應對氣候變化。(下圖:香港專上學院同學)

【看片:後生仔,傾未來,為氣候發聲】

遊行現場:聆聽青少年的鏗鏘訊息

We want Action, We want change! Say No to Climate Change 向氣候變化說不!Stop Denying, The World Is Dying 地球病入膏肓,不容否認!There’s No Planet B 地球只得一個,無 Plan B!

2019年3月15日,未到早上11時,中環的遮打花園的口號聲已經此起彼落,小朋友與家長拿出自製標語,少年同學忙著聯群呼應,還有一心來支持年輕人的成年人和機構、中外媒體記者.....

現場是年輕一代的主場,但也找到一些成年人的身影。他們知悉當日的活動,實際現身,支持學生關注氣候變化議題,支持推動政府做得更多。當中有陳小姐,她因爲收到綠色和平的通訊,而專程由南丫島前來支持學生們的行動。另外兩位男士表示一心過來支持,不用特別留名。其中自稱路人甲的先生說,到場是支持學生們的氣候行動;問到有何訊息想表達,他提到去年香港有些鄉郊地區開始發展太陽能板發電,他希望政府更積極發展清潔能源。

假如你在上星期五到過現場的話,你應該會同意,這次的活動/運動,能量和氣氛都很不一樣,比較「文青」的形容,有種青春的澎拜,還會感受那種「不在此時,更待何時」的力量。

小朋友、年輕人的精力和創意是源源不絕的。整個遊行,充滿呼聲、活力、色彩,這一切更顯彰他們的決心和衝勁:要求政府更投入並逼切應對氣候變化。

同學的標語、口號,畫面童稚可親,但句句當頭棒喝:

  • 海平面上升,你們還噤聲
  • 為何我們要上課,當你一直不聽從有見地的人
  • 地球只得一個,無 Plan B!
  • 因為我們原地踏步,氣候所以變動

(圖: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同學)

這班小學生更直接:

  • 氣候變化是現實
  • 你們正摧毀我的未來
  • 守護我們的未來
  • 如果你們再不做大人該做的事情,我們就自己來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Year 12 (相等於中五) 的 Themis, Haruka, & Julia :

我們來這裏,是希望香港政府會為我們這些同學的未來更出力。氣候變化是個很大的問題,影響很大,應該很早以前人們已經要處理的了,不應該留待我們這一代才處理。其實大家不再行動,很可能到我們長大時,這個世界已經不存在。
我們也希望提高社會關注本地的能源使用和政策,很多人都可能不爲意香港使用很多能源,而且主要使用化石能源。
我們不會預期政府會一下子做出很大的改變,但只要小小步一步步每年去做,我們都可以為全球的氣候應對付出一分力。

沙田學院的周樂謙(16歲) 和 Tsz Hei Kwok (17歲):

生活在香港,我們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個冬天比正常熱很多,我們又常常受到颱風侵襲。
我想成爲氣候行動的一份子,希望可推廣可再生能源。我知道周邊的地區,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如無記錯)可達到30%,但香港現在只做到 1%。
我來這裏是想帶來改變,讓政府知道我們有能力為氣候行動出力。

九龍華仁李淳希同學,應屆文憑試考生:

我自願放棄數小時的 study leave 時間,參與這次的學生氣候行動,因爲自己都有參與本地環保團體做義工,一向關注本地的環境和回收問題,希望呼籲大家督促政府妥善本地的回收政策。
我注意到這次的活動由國際學校的學生發起,希望特別向本地學生呼籲,多些關注氣候變化,因爲這是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香港需要可持續發展,大家應該留意政府對氣候變化有沒有履行責任。

沙田學院的兩位活潑女同學:

我希望這個社會和政府不要只關心經濟,如果這個世界都不存在,金錢、摩天大樓是沒有意思的。
我想向政府說,假如你是真心關心我們年輕一代,請由根本做起,對應氣候變化,那我們才有未來。

約定同來參與遊行的香港中文大學一年級同學:

覺得現在政府的政策不足而且短視。現在的做法,每每是針對一個題目提出一個解決方法,沒有全面和長期的規劃,對可持續發展「不上心」。
舉例目前的回收政策,不夠透明,還有就是很多時是因爲媒體去揭發和報道,政府方多做一步;又譬如塑膠回收,現在政府的處理,只將塑膠當成一種物料,其實塑膠的分類回收即使普通市民都開始意識到要做得更仔細。
香港政府應該著眼再生能源的發展,政策應該朝向可持續的發展。

以這兩位同學的分享作本文總結:

世界正由金錢和貪婪主宰,我們必須要著眼未來。
我好希望政府可以重新考慮大型填海、明日大嶼,因爲這些工程對環境真的傷害很大。
我們放棄了一些課室的時間,但這活動是另一種教育,我們學到對環境的責任。
教育的真義,是了解我們的環境、氣候和現實,去保護環境,推動社會的成長。
我們花了時間,努力完成今天的行動,我覺得我們成功引起大家的關注。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阻擋氣候變化的惡果。

閲讀更多有關氣候行動文章: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