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約定:守護瀕危物種,為時未晚

專題報導 - 2016-04-22
十年後,我們與下一代將面對一個怎樣的世界?如果一切照舊,我們將面對全球暖化加劇、生物絕種、地球資源被虛耗殆盡……要阻止地球脫軌失控,就必須改變現行消費模式。墨西哥加灣鼠海豚前車之鑑,沒有人希望看到瀕危動物消失世上。日前,香港政府終於呼應其他國家,就保護生物多樣性制定十年行動計畫。要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讓下一代享有可持續的環境,關鍵何在?

作者: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鄧敏琳

這份十年行動計劃涵蓋四大範疇,包括保育、主流化、知識及社會參與,強調需加強持份者和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和知識,並通過消費者的力量改變及保護環境。不過,若然政府只集中於「宣傳及推廣教育」層面的工作,而沒有相應法律和政策配合,恐怕市民只會繼續維持現時的消費習慣。消費者委員會早前發表的調查已證實,大部份港人對可持續消費都抱持「知而不行」的態度,即使知道現有行為傷害環境,但只要會影響目前的生活,便不願改變。

投放資源,打擊瀕危物種的黑市買賣及走私

以保護瀕危物種為例,政府目前每年投放於打擊瀕危物種的預算只有3,145萬元,負責執法的工作人員不足50人,若單依賴提升市民知識水平以保護生物多樣性,避免購買或食用涉及瀕危物種的產品,明顯只是藥石亂投。

更何況,現時部分瀕危物種的買家根本並非本港市民,綠色和平去年揭露香港商人炒賣極瀕危石首魚花膠,當中絕大部分的買家來自內地;近年香港發現有土沉香被非法砍伐,亦不時發現是持內地雙程證人士所為。因此,香港政府必須正視傷害瀕危物種的交易行為,鼓勵市民舉報,並設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巡邏小隊突擊搜查等實際措施,才能有效打擊日益猖獗的瀕危物種走私問題。

行動計畫亦規劃了未來十年政府對保護生態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意義重大。郊野公園、農地等珍貴自然土地被破壞後往往難以復原,無數珍貴物種因著我們「用到盡」和「吃到盡」的消費行為,最終可能永遠消失。種種證據皆顯示香港已成為瀕危物種炒賣交易的「集散地」,如非洲的象牙、墨西哥的石首魚花膠等。要及時拯救香港以至全球生態,政府必須採取實際行動。

不止香港,各地政府亦必須加緊行動的步伐。去年4月,墨西哥政府實施「刺網捕魚禁令」,但一年過去,團體發現並未能成功阻止漁民繼續使用刺網捕魚,更有三條加灣鼠海豚被發現因誤墮刺網而死,有些科學家悲觀地預測,加灣鼠海豚可能於今年內宣告絕種。加灣鼠海豚的最新統計數字還待5月公布,不幸中的大幸,近日關注團體發現三條加灣鼠海豚出沒的足跡。無可否認,拯救加灣鼠海豚的措施來得太遲,由衷盼望墨西哥全面禁止刺網捕魚及有效執法,仍然有機會避免牠們的絕種命運。

要守護生物多樣性,不能單靠宣傳教育、也不能只推出政策而不去監察執行情況,要守護瀕危物種、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無論是香港還是墨西哥政府,都應該坐言起行,以實際行動去打擊非法活動。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