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 / 十二月 2012

[Investigate] 「為時尚去毒」

我們靠僅有的線索和當地居民協助尋找排污口,了解排污習慣,有時候通宵或長時間視察十數次,才找到搜證的最佳時機。

我們靠僅有的線索和當地居民協助尋找排污口,了解排污習慣,有時候通宵或長時間視察十數次,才找到搜證的最佳時機。

綠色和平的「為時尚去毒」DETOX 行動,透過調查時裝品牌供應商的污染證據,推動時裝品牌承諾清潔生產,淘汰生產過程中的有毒化學物,避免污染珍貴的水資源。資深項目主任李一方與您分享如何與污染者鬥智鬥力,揭開行動背後鮮為人知的一面。

您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產品正在污染我們的環境嗎?現代社會濫用人工化學物質,但其實許多化學物質都可以改用安全可靠的替代品。去年我們主力調查時裝背後的污染真相,透視水資源污染問題。

對談「為時尚去毒」調查背後

工廠的排污情況嚴重嗎?

當我們發現排污規模後,感到非常震驚,例如隱藏在錢塘江中心的兩條巨型排污管,估計每日排放近 100 萬噸污水,形成一個巨型「黑色漩渦」,透過 Google Earth 衛星地圖也清晰可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到錢塘江觀潮,誰會想到潮水中混雜了大量有毒物質?

這有增加調查難度嗎?

許多工廠都設法隱藏排污證據,例如建設十數公里長的排污管、將排污管埋入河底,或是待夜深和大雨時才排污等。工廠的保安亦愈來愈嚴密,加上污水或經由工業園內的污水處理廠綜合處理,難以判斷有毒物質來自哪家工廠,令調查工作變得困難。

有何對策?

我們靠僅有的線索和當地居民協助尋找排污口,了解排污習慣,有時候通宵或長時間視察十數次,才找到搜證的最佳時機,再配合我們化驗國際時裝品牌服飾的結果,告訴全球消費者正受到有毒化學物的威脅,誤成為水污染幫兇,從而推動消費者一同向品牌施壓,作出改善。

去年 DETOX 行動以調查速食時裝 (Fast Fashion) 為主,是策略之一嗎?

可以這樣說。時裝品牌都很重視消費者和輿論的取向,更樂意投入無毒生產以挽回消費者的信心。另一主因是時裝紡織行業是中國第3大工業水污染來源,而全球每年生產約 800 億件服裝,講求「平」、「快」,變相促使工廠不惜犠牲環境,使用便捷的方法生產及排污,加劇水污染問題。

去年的DETOX項目有何突破?

整體而言我們有三大方面的突破。

更多品牌加入清潔生產,全球最大服裝零售商ZARA在我們發表報告後9日率先承諾,然後是MANGO、ESPRIT、LEVI’S、UNIQLO等,截至目前已經有17個品牌作出承諾,令全球將有3成的服裝生產工廠都會無毒生產。

「去毒」範圍不斷拓展。新承諾的品牌也進一步設定期限,淘汰可影響生物生殖功能的全氟化合物(PFCs),LEVI’S 和UNIQLO更答應帶領業界轉用安全替代品,邁向無毒生產。

提升消費者和公眾的知情權。這些品牌均承諾在今年底前,公開一定數量或比率的供應商排污資料,這對我們今後與公眾一同監督企業有否履行承諾,至為關鍵。

中國水污染與香港有何關係?

水污染是區域性問題,香港位處於珠江口,是主要污染源的下游地區,我們作不少內地水污染調查,其中一個目的是從污染源頭入手,揭露污染源頭真相,加上不少港人經常往來珠三角等地,飲用這裡食水,因此中國水污染,與港人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亦希望香港和珠三角市民,也可合力關注和改善水污染問題。

單憑時裝品牌改變,具成效嗎?

我們只以時裝紡織業作切入點,以向其他行業及中國政府顯示消除有毒化學物是可行且必要的。污染的確已經非常嚴重,但只要從源頭杜絕污染,我們尚可挽救。這有賴每一位支持者的持續參與,希望來年繼續得到您們的支持,謝謝。

拯救時尚背後的受害者

實地調查污染受害者的故事,是我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路途上,遇到許多激勵人心或讓我們感觸良多的人和事,推動我們繼續行動,掃除環境污染,改善這些受害者的生活環境。

平民英雄的10年環保路

邵關通夫婦是杭州塢里村的村民,塢里村早年陸續建起數十間化工廠、顏料廠、印染廠等,邵關通最先發現,很多工廠肆意將污水排入錢塘江和內河,甚至直接排到農田,令稻穀壞死,挖開地面更會滲出不同顏色的水。捕魚為生的夫婦倆後來更發現,連魚獲都有一股「化學味道」,令他們非常不安。

他們與廠方幾次溝通不果,決定向環保部門舉報。但工廠總是待政府調查人員離去後才繼續排污。於是他們每看到排污便趕緊拍照,並記錄時間和地點作證。但工廠依然百般抵賴,聲稱照片不能證明排放超標。夫婦倆唯有隨身帶備空膠樽,隨時取樣存證。

10年過去,夫婦倆已拍下逾千張照片,裝滿污水樣本的膠樽也堆積如小山。邵太太更記錄到過去5年,已有70多名村民患癌去世,最年輕的只有30多歲。

邵家的玻璃曾多次在半夜被破壞,鄉親都勸他們放棄,但夫婦倆說:「全中國有多少地方可以被這樣糟蹋?這是我們的家,我們只想對自己的子孫有個交代,給他們留一片還可以生活的潔淨地。」

不敵污染,傳統漁城沒落

寧波慈溪是一個傳統漁城,在這裡生活的人世代以漁業為生,在泥灘拾小螃蟹來賣或是自己養殖海瓜子、泥螺等海產。 漁民每次下海打撈海瓜子都要花5、6個小時,弄得滿身是泥,非常辛苦,一天的收入大概有100多元。

可是,自從附近經濟開發區內數十家印染企業看中了這塊寶地,污水排放愈趨嚴重,導致海產大量死亡,讓漁民們的日子愈來愈難過。漁民說,岸邊堆積的紅綠色污染物,都是污水管道排放出來的。

海產養殖和污水排放共用一片水域的情況,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非常普遍,為漁民帶來的經濟損失絕非他們所能承受。

但漁民與村民仍相信只要堅持終能帶來改變。

地方政府踏出正視問題第一步

阻止工廠肆意排污,也是在協助「時裝背後的受害人」逐步遠離水污染之苦。我們的實地調查報告和受害者紀實片段,獲得地方政府正視,當地環保局已到污染源頭抽取污水樣本化驗,更與我們直接溝通,共同研究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