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旬發生在雲南與大連的兩宗化工污染事件,分別觸發民眾對企業與相關政府部門刻意隱瞞污染真相的強烈不滿。先是有報道指雲南省曲靖市將30萬立方米受鉻渣污染的污水,透過新管道排入珠江源頭的南盤江。雖然曲靖官方否認,但情況已令廣州市人民非常不安,要求當局盡快交代真相。另一方面,數萬名大連市民上街維權,抗議福佳化工生產劇毒的二甲笨原料,要求工廠停產並搬離大連市。如果不是較早前福佳的70萬噸化工項目的兩段防波堤被颱風摧毀,相信大部份大連市民都不知道在住所的不遠處竟有一棵計時炸彈。

留意國內社會新聞的人或許認為,以上兩宗事故算不上什麼,因為由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直接引爆的官民商矛盾,頻頻發生,情況有增無減。居民自發組織圍堵工廠、上訪省市部門、以及勇敢地站在傳媒與眾人前,目的是查找真相,捍衛生存空間。愈敏感的項目或事件,企業或部門愈是刻意逃避或低調處理,在影響民眾生活與生存的前提下,群眾自然甘於鋌而走險,也不願坐以待斃。

正所謂「污染無邊界」,污染事件絕不只影響單一群眾,如不能更正事件中曝露出來的體制與法規漏洞,可預見情況只會蔓延。縱然內地政府近年已加緊監督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清查污染黑點以及完善環境監督與管治制度,但中國有成千上萬的工廠,環保部門能管得了多少違規情況?

鉛蓄電池企業與污染名單

中國近年來飽受重金屬污染之害,各地發生的鉛污染事件、鎘污染事件、砷污染事件屢見不鮮。這種污染的直接後果就是人民健康受損、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而由於重金屬污染的持久性,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時間去治理和恢復這種破壞,代價巨大。在中國重金屬污染問題中,鉛蓄電池行業的角色極其重要,因為行業使用的鉛佔了全國鉛消費總量八成。由於許多鉛蓄電池企業環保水準不過關,污染嚴重,造成周邊環境惡化,如今年的浙江德清血鉛超標事件等,都與鉛蓄電池企業有關。

因此,環保部剛公佈全國1930家鉛蓄電池企業的名單和地址,以及這些企業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治理情況。環保部負責人更是通過傳媒邀請公眾監督這些「近年來屢屢肇事、造成血鉛超標的鉛蓄電池企業。」(中國青年報, 2011年8月3日)如此大規模地公佈全國範圍內整個行業數千家企業的環境資訊,在中國環境監管的歷史上實屬罕見。可以說,環保部在環境資訊公開領域著實向前邁出了一步,而這一步也打開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監督身邊污染企業的機會之門。

此次公開全國近兩千家鉛蓄電池企業名單,正是今年四月以來開展的重點行業重金屬排放企業污染整治工作的關鍵一步。長久以來,一些環保部門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事,只要政府管好了,企業認帳了,環保就搞好了,沒有公眾的份兒。2008年推出的《環境資訊公開辦法(試行)》雖然規定了污染企業應該公開環境資訊,但三年以來的執行進展可以用「步履維艱」來形容。近些年來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與公眾監督的乏力可以說不無關係。畢竟,環保部門不可能二十四小時蹲守在污染企業門口,隨時監督企業的行為。既然如此,何不讓公眾成為環保部的眼睛和耳朵,讓污染行為無處藏身?

此次公開的企業環境資訊不僅包括企業名稱、位址、生產工藝等基本資訊,還包括企業的污水、廢氣排放情況和清潔生產狀況。在廣東省公佈的名單上,一些企業排放的污水中「總鉛超標」的情況更是赫然在目。這就給公眾參與打開了一扇窗,對於那些標明了存在污染的企業,公眾可以監督污染的理整及改善進展;而對於那些已經被標纖為「取締」或「停產整頓」的企業一旦出現擅自開工、死灰復燃的情況,附近的居民也可以第一時間向環保部門反映。這樣一來,污染企業時時刻刻處於公眾視線之下,大大減低違法排污的情況。

無論如何,環保部這一次已經邁出企業環境資訊公開這一步,它將證明之前對於資訊公開會洩露企業商業機密之類的種種擔憂都不過是浮雲。而接下來,公眾和民間團體必須更積極「利用」這份「榜單」,積極監督身邊的「上榜」企業,讓公眾參與環保不再只是一句漂亮的口號。

本文作者: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
文章於星島日報綠色論壇刊登
(201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