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江卓珊
本文亦刊登於星島日報(2012年6月15日) 

最近,香港又發現食物樣本重金屬超標,出事的包括水產及農產品。上月底,有傳媒從本港三家食肆檢驗燒蠔樣本,發現全部鎘含量超標,女性一日吃超過八隻已超出攝取上限。本月初,食安中心公布購自超巿的冬菇、菠菜及生蠔樣本都發現鎘超標。負責保障巿民健康的食物及衛生局,卻一如以往向公眾大派定心丸,強調每天進食一點五公斤鎘超標冬菇才達人體攝取量的上限。難道食安中心覺得定心丸能醫百病?食物含有毒重金屬,是人為污染造成,要根治問題,只有對症下藥,處理日益嚴重的污染。

今年年初,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坦白承認,廣東是全國十四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省份之一。省內有九成農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只剩下一成淨土,土壤重金屬超標率達四成,個別市甚至高達七成。由於南方的土壤酸度較高,泥土中的重金屬更易被農作物吸收。內地有研究發現,福建省各地出產的稻米百分百鉛含量超標。一項○八年的調查,亦驗出江西、湖南、廣東等省份生產的食米,六成以上鎘超標。

除了農作物,近年亦驗出珠江口一帶水域的水產,包括蝦、蟹及貝殼的重金屬鎘平均含量偏高,部分樣本更超標準四十倍;有個別魚樣本的鉛含量亦超過內地安全標準三十倍。

礦山開採、金屬冶煉、化工、印染、皮革、農藥、飼料等,甚至污水處理得出的污泥,都是重金屬污染的來源。內地現時規管工業污染的法規不完善、監管不嚴、產能落後、工廠環評不足,加上廣東省內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垃圾堆填場會為污泥填埋安裝隔離設施,這很容易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這些因素都令重金屬污染無日無之。

跨境合作刻不容緩

香港的食水、食物,甚至空氣都跟內地環境密切相關。假若出事的是來自美國的橡皮糖,我們大不了禁止其入口,但如果內地的環境出事,影響到的可能是我們的食水、食物及空氣,到時我們還能只靠守著入境關口就能獨善其身嗎?

香港政府除了求神拜佛內地不要出事之外,新一屆政府應該做得更多。例如與廣東省建立溝通平台,就環境問題交流及轉達香港人的期望及憂慮;協助內地一些經濟及人才資源較短缺的地方進行環評工作,了解內地污染的實際情況;除了與省級作交流外,亦參與巿級的交流溝通;擱下政治考慮,並定下治污目標,共同發展惠及粵港居民的環境保護方案。

跨境工作絕對不是越俎代庖,而是特區政府應盡的責任。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要現時吃得飽,吃得好,更重要的是,幾十年後,我們及下一代還可以吃得安心。香港政府要做的不只是要保護境內巿民的短期健康,而是要長遠地保護香港未來的食物及食水安全,保障香港巿民的下一代的健康。

現時政府部門只視食物重金屬超標為單純的食物安全事件,即使驗出超標也總是以不構成健康風險作結,因為安全標準之上,還有個「每日攝取上限」作緩衝。這令我想起最近在網上看到的北京相聲演出中的一句:「當局注意到民眾對官員貪腐的忍耐已到達臨界點, 所以當局決定提高民眾的臨界點。」不知道當「重金屬污染已到達民眾的攝取上限」時,當局會否乾脆「提高民眾的攝取上限」了事?期望新一屆政府不要拿巿民的健康開玩笑,決心保障長遠食水、食物安全。

 

你有何意見?

 

Could not load latest updates from site: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