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偉牧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本文亦刊登於星島日報綠色論壇 (2012年7月2日)

政府換屆,市民難免將新舊局長比較一番。相對新任發展局局長麥齊光有著「好打得」的林鄭月娥作比較,新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就擁有一個無壓力的工作環境。相信大部份市民對於前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並不懷念,所以新一年,一切可從零開始,環保建築師出身的黃錦星擁有無盡空間重新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香港

© Clement Tang/Greenpeace

 

新局長施政的出發點,與前任邱局長所差無幾:甫上任不久就需要面對環境局的最大對手 - 兩電。記得2008年,邱局長上任之初就要面對兩電《管制計劃協議》的續約談判;來到2013年,新任局長就需要面對兩電《管制計劃協議》的中期檢討,作為初涉官場的地標戰。

值得注意的是,黃局長如今面對的局面,比邱局長當年更為不利。除了由於今時今日大眾對《管制計劃協議》的不滿更多、要求更高,同時亦由於2013年只是中期檢討,黃局長談判時將有更多限制:兩電大可拒絕局方的所有建議,一步不讓,維持原有《管制計劃協議》的所有條文。

從前市民對《管制計劃協議》的期望,只不過是簡單地壓低准許利潤回報,減少兩電的利潤,令電費更平。所以,當年邱局長「成功」將利潤水平由13.5%壓至9.99%,已經算得上交了差。不過,斗轉星移,現時社會上對《管制計劃協議》的期望已經水漲船高。由於國際燃料價格飛漲,單單控制兩電的利潤水平,已不足以控制市民的整體電費開支。

此外,由於兩電是本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頭,所以《管制計劃協議》除了要達到控制市民的電費開支外,亦必須有助達到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要求,令香港在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比1990年減少25%。

而且,自福島核災以來,核電的威脅再一次成為市民的焦點,主流民意都抗拒增加輸入核電,避免增加香港的安全風險。因此,《管制計劃協議》作為香港電力市場運作的主軸,黃局長現時面對考慮的因素比當年邱局長更多,難度更大。邱局長在2008年只是制定了一份處理利潤水平的商業協議,但黃局長在2013年卻需要在既有的商業協議中,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提,綜合處理環境、民生、社會安全等問題。

這條主軸,現時唯有從推動慳電著手。在高電價的時代,黃局長若要將整體電費開支控制在市民可負擔的水平內,唯有積極協助用戶減少用電。如果電價如中電所言上升四成,但用戶同時能夠節省四成用電,用戶的電費開支就幾乎不會上升。而且,只要香港每年能節省約1%的電力,配合增加天然氣的增加使用,就可以令香港在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比1990年減少25%。最後,如果香港成功每年慳電1%,達至電力零增長的成就,新核電的發電機組自然毋須增加。

要加插「慳電」作為《管制計劃協議》的主軸,殊不容易。因為《管制計劃協議》的誕生是為了鼓勵電力公司更主動投資、增加產電量而設計。現在要加入慳電的條文,其複雜的程度堪比將工廈改建為環保住宅,且要乎合市民期望,控制成本。雖然聽起來工程浩瀚,但類似的改建工程,其實在外國也有不少成功例子。其中一項,就是加入《能源效益責任制》。這個制度強制要求電力公司完成某個節能目標,由電力公司主動推動其用戶節能,否則就要罰款。英國利用此機制,成功令全國用電量在2004年至2010年間下降。不過,在香港引入機制的最大阻力,當然是來自兩間壟斷的電力公司,以兩電過去的跋扈,黃局長要在2013年成功在《管制計劃協議》引入新主軸,難度肯定不比當年康有為等人推動的百日維新為低。

由7月1日起,距離2013年真正展開《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尚有184日,比百日維新多84日的時間。但願錦星之火,足以燎原,帶來以節能為主軸的一場電力維新。

 

你有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