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文友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原文刊於《主場新聞》網站,2014年7月17日

「為了保護幾十條白海豚,阻礙香港經濟發展,值得嗎?」

機管局預設了興建第三跑會促進經濟增長,有助改善市民生活,刻意將人民褔祉與環境保護變成對立關係。大家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究竟第三跑能帶來多少經濟增長?能否改善市民生活?

機管局說興建第三跑能帶動香港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內列出三跑道和雙跑道方案的經濟淨現值相差4800億,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龐大,但實情是機管局的數字遊戲:4800億是50年的總和,即是平均每年96億元,只佔香港2013年GDP的0.4%。因此有立法會議員知道這數字時,驚訝地說出一句「好少咋喎」,可見第三跑能為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很多支持第三跑的人的期望也存在落差。創造就業方面,三跑道方案比雙跑道方案需要多4萬個直接職位,可是現時香港的失業率僅為3.1% ,近乎全民就業,不少行業都出現招聘困難的情況,在未來的日子勞動力也不見得會有大增長,第三跑的興建和營運是在創造就業還是令勞動市場更加緊張?這是值得大家再去考慮的問題。

機管局強調只有三跑道方案才能滿足航空交通需求,所以的「需求」是誰的需求? 機管局的客運需求預測是把香港機場放到整個大珠角地區來看,將機場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服務整個大珠三角地區,加上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等工程,看似順理成章。但若從區域資源的使用效益來說,大珠三角 區域的客運需求由區內其他機場(如廣州、深圳)去滿足會更有效率,因為未來客運增長主要是來自珠三角的居民和往來該地區的旅客,旅客直接飛往那些機場,能節省更多時間,同時減少接駁香港機場的陸上和海上交通所帶來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廣州白雲機場擴建第三條跑道的工程總開支只需188.5億人民幣,造價比香港低10倍。從善用資源的角度來看,香港機場擴建第三跑並不划算,2000億元和各種環境代價,換來的其實只是為了一個國際航空樞紐的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