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卓珊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原文刊於《主場新聞》網站,2014年7月17日

最近在研究如何透過用字去吸引公眾稍縱即逝的注意力。這個時代,不論是血淋淋的以巴衝突,或者是女藝員上廁所 gathering的新聞,都可以輕易在彈指間一掃而過。每個標題都只有數秒搶得關注,因此,每個用字,每個配圖都必須仔細設計。

一份有關社交網站營銷的研究報告建議,要借助facebook 來做倡議,應避免用「未來」、「將來」等字眼,而多用「現在」、「即將」。因為未來對觀眾來說太遙遠,觀眾要覺得議題逼切,才會關注,甚至有所行動。

北極,不但遍遠,而且冰川融化是慢性的,不至於隨時會發生。不過,除了廣受關注的融冰威脅,北極其實正面臨著一觸即發的生態危機。

近年氣候變化令北極融冰加劇,到處尋找開採機會的油公司便趁此機會到北極鑽挖深海石油。其中Shell 和俄羅斯國有公司Gazprom 最急進。Shell 自2012年開始,便頻頻發生事故,包括鑽油台擱淺、漏油應變測試失敗、鑽油進行不到兩天便因為有大冰塊漂流至鑽油台而即時終止操作。顯然,在北極開採石油需要極高技術,而北極的生態脆弱,那怕只是一次漏油事故,即可導致不能挽救的災難。

蜆殼石油 (SHELL)、英國石油公司 (BP) 及俄羅斯國營石油企業 Gazprom 到北極鑽油計劃仍在進行。如我們「現在」不去阻止油公司把鑽油台開進北極,白皚皚的冰川被石油染黑這惡夢必定「即將」發生。

即使中華白海豚只剩下61條、北極海冰值又創新低記錄,對於環境、生態的「未來」,我們總是不慌不忙,從容不逼。對於經濟發展的「未來」,我們總是急不及待,每一條跑道、大橋、鐵路,每一個大型商場都是燃眉之急,每延緩一年就是數以億計的損失。

對待環境保育與經濟增長,我們總會雙重標準。可惜,我們只有一個「未來」,雖然遙遠,但決定於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