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佩怡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原文刊於《主場新聞》網站,2014年5月27日

較早前我們在發布關於世界盃球衣球鞋含殘餘有毒物質,引起一些公眾的關注和疑問,特別是關於「穿有毒球衣會導致不育」這件事,更成為焦點。我們願意更詳細的跟大家分享箇中情況。

看到碧咸踢波多年,也生了四個寶寶,球衣中含殘餘有毒物質又能有多大影響?

大家必須注意,有毒有害化學物的危險之處,在於它能長久累積在人體、動物和環境中。雖然其傷害並非即時的,你不會一觸碰到這些物質就會即時不育或死亡,但當這些有毒物質長期在人體、動物及環境內,且不停累積,後果就一發不可收拾。國際社會一早關注這些危害,甚至逐步禁止在消費品中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

有毒物質如何影響人類?

我們經常檢測的幾種有毒物質,主要是內分泌干擾物,有可能干擾人的內分泌系統、免疫及生殖系統。而DMF及部份PFCs已被歐盟化學品管理局(ECHA)正式列為具有生殖毒性;DMF更被視為能對未出生的胎兒構成損害。由此可見,現時已有確切可靠的科學證據,顯示有毒物質在身體裡的濃度愈高,人就愈有可能出現某類疾病。所以,任由這些有毒物質在身體裡累積,並不是要到某個水平才有危險;而是它們的濃度愈高,你就愈大機會出現某幾類疾病

除了DMF,其 餘3種有毒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主 要是吃入或呼吸吸入。所以除非你有咬衣服的習慣性,否則偶爾用面部擋球,並不會即時導致不育。但當環境裡的有毒物質愈來愈多,人類從環境中接觸到這些有毒物毒的風險就愈來愈高,包括飲用受污染的水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讓有毒物質進入身體,並慢慢累積,從而帶來傷害。中國環保部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文件中亦已指出,中國國內出現的「癌症村」,都是懷疑與有毒物質在環境中累積有關。即是說,某些地區的環境樣本中驗出極高濃度的有毒物質,同時也發現當地的人比正常地區的人的患癌機會高出好幾倍。

有毒物質已在我們身邊靜候

製衣行業使用有毒物質的問題,影響是間接而緩慢的,但卻是真實存在著,也入侵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綠色和平在衣服樣本上驗出的有毒物質含量只有幾微克,很多人覺得微不足道。但工業生產每年幾十萬噸紡織品,把這幾個微克乘以幾千萬噸,你就可以發現已經有很多的有毒物質被排放至我們的環境之中。

另一方面,這幾種有毒物質都有一些共通點,就是在環境中不易分解。當它們不易分解,就有機會隨水流飄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環境及生物體內累積;又或者入侵我們的家居。當中最惡名昭彰的可算是PFCs,部份PFCs可在環境中殘留達十多年。我們曾在北極熊肝臟、長江的魚類體內染出這種物質。甚至另一些硏究更指出,自來水或母乳中也驗出了PFCs另外也別忘記2011年台灣的食品塑化劑風暴。可見有毒物質無孔不入,也持久不散,甚至已經靜候在我們身邊,等待一個機會入侵人體。

球衣球鞋沾上幾微克的有毒物質,不會令你即時不育,但這意味著每年有幾微克乘以幾十萬噸的有毒物質流入環境,它們極難分散,什麼時候會來到你身邊、進入你的身體,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既然有毒物質所帶來的風險是可預期的,甚至已經發生在某些地方。它的危害就正如全球變暖一樣,事情發生後就極難補救,所以我們要在危害發生或擴大前阻止它繼壞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