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江卓珊

原文刊於《主場新聞》網站,2014年1月27日

最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中央一號文件,一如過去11年,繼續為三農問題定出來年的政策大方向。過去幾年一號文件都是農業創新,以提高農民收入等以農村發展和農民生計為主的政策,而今年的重點提升到國家安全戰略層面。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

中央一號文件裡面的這句話點出了中央要保障「糧食主權」,確保自給自足,並再次強調18億畝耕地紅線絕不能失守。過去一年,由於進口糧食價格下降,部分糧食,如小麥,大豆等生產不足,加上國家一直刺激內需,消費增加,令穀物等主糧的需求急速上升,糧食自給率連年下降。中央終於意識到危機逼近,便在今年的一號文件把糧食供應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層面,這肯定給主管糧食生產的幹部帶來重大政績壓力。

主管糧食生產的農業部門只管農村勞動人口、農地管理、生產模式等方面,只能從勞動力和耕地面積入手去保障農作物產量。可惜,其他影響產量的問題如耕地及灌溉水污染,農業部門便難以獨力處理。當糧食因而被污染,這便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然而一號文件亦提到要把食品安全納入農業部門官員的考核評價中。單靠農業部門能成事嗎?

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浪費掉的糧食達12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農業部門能做的只是研究有沒有新品種稻穀可吸附少一點重金屬、如何改善土壤酸化問題,令土壤中的重金屬不要被農作物吸收,可是這些被動的措施不能有效根治污染源。農業部門之外,必須邀請決定土地規劃的發改委;規劃土地運用的國土資源部門;審批工業投資的工信部門;和監測環境污染的環保部門等一起參與。

可惜現時部門間各自為政,有關土壤污染的資訊不只不對外公開,亦甚少跨部門分享。加上權責不清,各部門都自覺無能為力,其實欠缺的是統籌協力。既然保障糧食產量再次提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就好應趁此政治態勢,由更高級別的部門統籌各個相關部門,一同拆這些土壤重金屬的計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