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豆故鄉 選擇非轉基因食品

專題報導 - 2003-10-12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與黑龍江省環保志願者協會今日在哈爾濱舉辦“保護大豆故鄉,建立生物安全長城”教育活動,30名哈爾濱的小學生參與了是次活動,共同在30米長的巨型橫幅上畫上延綿的萬裏長城,表達保護大豆故鄉免受污染的心願。

小學生參與共同在30米橫幅上畫上万里長城

黑龍江省環保局副局長程立峰及國內知名的大豆學者,包括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協會副主席王連錚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教授蓋鈞鎰出席了這次活動,並發表了講話。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擁有2萬多份品種資源和6000多份野生大豆種質資源。大豆在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時至今日,大豆仍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之一,是4千多萬農民賴以為生的農作物。我國大豆年產量為1500-1600萬噸,黑龍江是大豆的主產區,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可是,我國的大豆資源正面臨基因污染的威脅。中國每年進口過千萬噸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一旦種到田中,就可能污染我國的大豆資源。2001年科學家發現墨西哥300多種玉米種質資源受到進口轉基因玉米的污染,令舉世震驚。中國進口這麼多的轉基因大豆,不禁令國人關心大豆故鄉是否也會遭受基因污染?

黑龍江省環保局副局長程立峰表示:"我國豐富的��豆遺傳資源是人類的遺產,一旦受到污染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黑龍江作為我國大豆的主產區,應當肩負起保護大豆資源的重責。"

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表示:"大豆產業對黑龍江省及我國的農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的大豆幾千年來一直是傳統的營養食品,它的安全性是轉基因大豆所不能比擬的。保護我國大豆產業的工作不僅對農村經濟建設,對保障4千萬大豆農民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遺傳多樣性有長遠的歷史意義。"

2003年3月農業部宣佈將在五年內將東北建立成為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高油大豆產區,將非轉基因定為我國大豆種植的發展戰略。中國大豆的翻身仗關係著東北的經濟命脈、4千多萬豆農的生計、以及中國作為大豆故鄉的地位。

綠色和平組織總幹事廖洪濤說:"既然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仍然未有定論,消費者為什麼要冒這個不必要的風險呢?選擇非轉基因食品不單是更健康、更綠色的選擇,更可以幫助我國大豆產業的振興,減少國內市場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改善我國4千多萬豆農的生計。消費者今天的選擇,將決定我國大豆命運。"

事實上,因為消費者偏愛非轉基因食品,部份食品商已經開始作出積極的響應。在今年7月18日,綠色和平公佈32家食品商在中國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部份公司正是從東北採購非轉基因大豆作原料。由此證明,消費者的決定將影響及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

此外,國內多名著名的大豆專家參加了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當中包括農業部原副部長王連錚、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益教授、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夏友富和九三油脂公司總經理、九三油脂公司總經理田仁禮等。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