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帶領減塑潮流的地方,香港呢?

專題報導 - 2017-05-19
每逢佳節喜慶過後總有堆積如山的塑膠垃圾,如包裝紙、水樽、餐具等。這些塑膠物品,使用時間極短,可能只有數十分鐘,但環境和生物卻要付上沉重的代價!即用即棄文化盛行,要徹底解決塑膠垃圾及污染問題,必須從源頭著手。世界各地已開始作出積極行動,立法禁止使用塑膠產品。

法國

法國於2016年7月禁止超級巿場使用即棄膠袋。同年9月,更立法禁止使用不可分解的即棄塑膠餐具,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禁用即棄塑膠餐具的國家。由2020年1月1日起,由石油提煉製成的即棄塑膠餐具,包括杯、碟、刀叉等,將會被禁止使用。而法國即棄餐具製造商必須證明產品使用生物可分解物料,如加工植物澱粉、回收紙等,並可讓一般家庭以堆肥方式回收。

印度—首都德里、卡納塔克省

全球每年有800萬噸海洋塑膠垃圾,其中印度佔了6成。這個塑膠遺患的國家,去年起開始,以行動作出改變。2016年3月,印度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宣佈全省全面禁用塑膠。批發商、零售商甚至商家都不可使用或售賣膠袋、膠碟、膠杯、膠湯匙、保鮮紙等塑膠製品。首都新德里亦於2017年1月加入,禁止使用即棄塑膠。

美國 — 三藩市

矢志於2020年成為「零廢城市」的三藩市,一直都為減塑努力不懈。於2007年,它成為美國第一個禁用塑膠購物袋的城市,同時亦禁止所有餐廳使用發泡膠外賣盒。自2014年開始,禁止販售塑膠樽裝水,並在2016年全面嚴格實施。市內公眾場合不得售賣及分派即棄樽裝水,而政府支出亦不可用於購買樽裝水。

馬來西亞 — 雪蘭莪州

馬來西亞人口最稠密的州份——雪蘭莪州於2017年逐步落實「零發泡膠」措施。2018年開始,州內禁止商店使用發泡膠產品,同時政府亦鼓勵市民自備外賣飯盒。

德國 — 漢堡

近年興起的膠囊咖啡,原來包裝材料有大量難以回收的塑膠和鋁合成物,再加上膠囊頂部的錫紙薄膜、膠囊裏的咖啡殘渣和濾網,回收起來更加困難。

有見及此,漢堡政府最近發布「綠色採購指南」,限制行政機關購買有礙可持續發展的物品,其中也包括「浪費資源」、「難以回收」的膠囊咖啡,成為全球第一個開始禁用膠囊咖啡的城市。

其他禁用膠袋的地方: 肯亞、澳洲塔斯曼尼亞、澳洲柯爾斯灣城、埃塞俄比亞和摩洛哥等。

那香港有甚麼減塑政策?

雖然政府於2009年起分階段實施膠袋徵費,但背心膠袋入口量不跌反升,去年入口量更達約5,876萬公斤。加上網購和速遞發展迅速,膠袋用量驚人,成為新「膠災」戰場。另外,2017年初,政府終於公布將會開始研究塑膠產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主要包括飲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膠樽),但研究時間長達12-18個月,立法似乎遙遙無期。

相對其他地方,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在減塑的步伐上遠遠落後。然而,塑膠垃圾越來越多,現有政策卻成效不大,政府必須更進取地推行全面的減塑政策及措施,如塑膠產品容器生產者責任制、監管塑膠包裝法規等;並以身作則,盡快實行減廢試驗計劃,分階段在政府大樓、公營機構、學校等地點禁用即棄餐具、膠樽、膠袋等即棄用品。要遏止即用即棄文化,除了在政策上減塑,其實您我都可以為地球減輕負擔,一起和親人朋友,從生活中著手減塑吧!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