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和平實習 :是我最大轉變的一年

專題報導 - 2018-01-25
「投身海洋保育行業,是我的夢想,未來的旅程可能很漫長,但這段路的起點其實從綠色和平開始。」 在綠色和平做實習前,我並非環保份子,甚至不太認同環保組織對提昇大眾環保意識有太大的幫助。實習期間才發現,綠色和平利用不同的策略去游說和影響不同的持份者,以實際行動和項目去推動一些真實可見的改變,這改變了我對環保組織的理解,希望透過自身改變去為環保出一分力。

文: 香港教育大學科研助理 呂靜宜

我不希望自己只是「口講環保」,以行動去證明才是最有說服力的。當時受微塑膠項目的啟發,在畢業論文研究烏頭中是否含有微塑膠,希望透過科學尋找出塑膠污染的證據;同時我又希望有更多了解和參與環境保育的經驗,因此我向學校申請資助前往馬爾代夫,考察當地的固體廢物處理和海洋保育情況。

這一年努力讓自己多體驗、多思考,認識其他同樣對環保有熱誠的人,同時亦發現自己尚有很多不足,尤其在知識上。過程中我亦意識到自己特別喜歡海洋,於是我前往印尼學習珊瑚礁檢查 ,積極尋找參與海洋保育的機會。後來終於得到一個德國組織的答允,派我到印尼其中一個偏遠島嶼為海洋保護區進行水底和社區調查。當時我馬上答應了,能夠生活在漂亮的島嶼、潛水、推動社區的保育,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可是,最後我卻因為欠缺信心而放棄了這次機會。雖然老套,但我相信「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所以堅持,而是堅持才能看到希望」。所以開始留意有關海洋保育的碩士課程,希望可以深入地認識海洋,日後能夠從事海洋保育的工作。

現時,我在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協助環境研究工作,亦因此令我有機會登上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在香港水域進行微塑膠研究。短短兩個星期內,彩虹勇士號航行到香港水域至少 10 個地點打撈塑膠垃圾,包括吐露港、西貢、大嶼山水域等。微塑膠採樣過程十分緊湊,每天一早起床就要開始打撈塑膠垃圾,直到黃昏時候,完成工作後可在甲板上看海、看星、看日落,感覺很舒服。有時天氣很冷,大風大浪,雖然身體已經很累,但還是十分期待每天的採樣工作,畢竟這是有意義的工作,有助證實海洋塑膠污染的嚴重性。

海洋塑膠污染迫在眉睫, 全球每年有多達 1,270 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其中即棄塑膠製品和含微塑膠的個人護理及化妝用品更是釀成海洋塑膠災難的主因。膠飲管、膠杯、發泡膠盒等即棄塑膠製品成為海岸最常見垃圾,大型塑膠垃圾會分解成微塑膠,流入海洋造成污染。早前就有研究發現, 170 種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微塑膠,當中包括烏頭、生蠔、龍蝦、丁香魚等。可惜無論政府、企業、市民都未有正視塑膠污染,希望這次研究結果可以敲響警報,讓大眾關注。我很高興能夠見證這個過程,同時亦給了自己一點點動力繼續為我所相信的理念去努力。

我有時也會懷疑自己會否三分鐘熱度,不過,每次遇上與海洋保育有關的事,我都會有莫名奇妙的感覺。希望自己能夠多一點努力和堅持,享受每個親近海洋的機會,好好認識自己想保護的大自然,做自己相信的事。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