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子垃圾回收冇皇管

輸出毒物污染內地損健康

專題報導 - 2003-08-15
一句"電子廢物回收業『冇皇管』",指出了電子垃圾問題的癥結。香港人在瞭解到內地工人和村民正受電子垃圾毒害後,可否顯出一點惻隱之心,為電子垃圾問題盡一點責任?

電腦零件

綠色和平指出由於香港缺乏完善的回收及處理電子垃圾系統,絕大部份港人產生的廢舊電腦都被運往內地,經工人用簡單工具拆散,轉賣或重組出售。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履行國際義務,遏止輸出電子垃圾,並呼籲生產商承擔責任,回收及妥善處理電子廢物。

綠色和平有毒物質項目主任陳美蘋指出﹕「電子廢物可釋放大量有毒物質如鉛、水銀及鎘等,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健康。特區政府任電子廢物回收業『冇皇管』,無異向大陸同胞輸出污染。」

電子垃圾包括廢舊了的電腦、電話、小家電、電視及手提電話等。根據環保署資料,港人每年丟棄兩百萬件電子垃圾,足以填滿六十四個標準泳池;其中廢舊電腦達四十五萬部,平均每日棄置多達一千二百多部。

綠色和平今午召開記者會,發表最近完成的香港第一份探討本地電子廢物回收業的研究報告「香港------電子毒物自由港?」。

報告指出電子廢物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廢物問題。以電腦為例,商人為促銷和爭取市場佔有率,經常無必要地推出新型號,不少西方國家的電腦生命週期已由以往的四五年,大幅縮減至兩年,意味著報廢電腦的數量正與日俱增。報告又指出美國是目前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時也是製造電子污染的最大國。由於妥善處理電子廢物須符合安全守則及環保要求,美國不顧《巴塞爾公約》的規定,將國內產生的八成電子廢物輸往勞工廉宜的發展中國家,而當中又有九成偷運往中國。

綠色和平研究所得香港生產的電腦垃圾,除了一至兩成棄置于堆填區或被慈善團體循環再用之外,大部份都由「收買佬」、中間人及出口商,輾轉運往內地、東南亞、甚至非洲;而當中又有絕大部份是以偷運方式,經水或陸路輸往內地。

綠色和平特約研究員朱漢強說﹕「近兩年來內地對電腦的需求甚大,刺激了香港輸出廢舊電腦往內地。目前廣東的南海、惠州、汕頭和潮州都變了香港出口電子廢物的集散地。」

綠色和平早前探訪過這些集散地,發現當地民工赤手空拳拆散電子廢物,用槌子或蠟燭解體電腦,沒有防範內裏的化學物和金屬損害健康。綠色和平發現其中一個集散地,潮汕地區的貴嶼鎮,當地的河水已變黑,居民也意識到污染問題,不願飲用當地食水,情願購買從外地運來的淡水。事實擺在眼前,香港成了殘害內地生態和民生的其中一個污染者。

陳美蘋說﹕「內地與香港特區雖然簽署了廢物轉移管制合作備忘錄,貫徹了巴塞爾公約的規定,禁止輸出有毒廢物往發展中國家,問題是香港規例容許貨物離港後十四天內補辦報關手續,令不法商人有充足時間將廢舊電腦拆散及重組。」2002年8月中國進一步收緊針對廢舊電腦的入口管制,除電腦顯示屏外,其他電腦設備,甚至拆散的組件也嚴禁入口,但兩地政府卻沒有即時更新備忘錄內容。

陳美蘋促請特區政府管制電子廢物回收工業,修訂法例,並加強與內地合作,落實巴塞爾公約的精神,聯手遏止香港輸出電子廢物。陳美蘋說﹕「政府正視問題固然重要,如果生產商肯承擔責任,回收廢舊產品,然後妥善處理,電子廢物問題就可更好地解決。然而治本的方法是生產商發展清潔生產,一開始就從產品的設計上著手處理污染或防止污染,勝過事後補鑊。」

綠色和平即日起展開電子垃圾項目,將透過連串活動,喚醒消費者、政府、回收商及生產商正視電子廢物的污染問題,提倡企業要對環保和公眾健康負責。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