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局自信爆棚 取易捨難

僅劃20公里為緊急應變區 恐重蹈「福」轍

新聞稿 - 2012-03-07
下星期為福島核災一周年,保安局今日公布大亞灣緊急應變計劃的詳細檢討內容,繼續堅持香港在發生「福島式核災」下,緊急應變區範圍仍為20公里,並採取煙羽防護措施,包括撤離、屏蔽、或者服用碘片。綠色和平批評應變計劃低估了處理核災的難度,強調保安局應汲取福島核災的應變經驗,加入公眾人士制定更嚴謹的大亞灣緊急應變計劃,並提高市民在應變核災時的基本知識。

香港有核災警告「門常開」

 

保安局在今日公布的文件中,以1994年的暴雨及山泥傾瀉為範例,強調局方有能力撤離災區30公里範圍的市民。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表示,當局在檢討核災應變計劃時竟然以暴雨及山泥傾瀉的應變方法為範例,極無說服力:「在暴雨及山泥傾瀉情況下撤離市民,既不必準備輻射防護裝備,影響範圍亦遠比核災中輻射為細。相信全世界只有保安局認為暴雨及山泥傾瀉的危險性可跟核災相比,反映出保安局過度自信,輕視核災的影響,只怕會重蹈『福』轍。」

回看福島核災的應變經驗中,正因為日本政府堅持以20公里作為撤離區,最終令大量居於20公里以外的居民蒙受不必要的輻射影響。 除此之外,保安局在應變計劃中,亦未有為社區制定核災屏蔽支援計劃、也沒有為孕婦,初生嬰兒等容易受核輻射傷害的人士制定獨立的應變計劃。根據大亞灣民間監察會年初委託浸大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在核災中會有兩成市民(即100萬人)選擇離港,保安局的應變計劃中亦沒有任何措施應付這個離港潮。綠色和平建議保安局立即參考福島核災應變的失敗經驗,制定有能力保護市民的應變計劃,亦呼籲當局在過程中加入公眾人士參與,從市民的角度出發制定最有效的應變措施。 

綠色和平最近在全球發佈《核災一課》研究報告總結福島核災經驗,並希望報告令全球各國深切認識福島核災背後的真相,促使各地政府制定安全的能源政策,長遠淘汰核能。《核災一課》研究報告可於這裡下載:www.greenpeace.org/hk/publications/reports/climate-energy/2012/lessons-from-fukushima/ 

傳媒聯絡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  電話: 2854 8303 電郵: 

綠色和平資深媒體與推廣主任吳穎芝 電話: 28548332 電郵: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