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號 – 香港海洋的未來」討論會 - 各界專家學者:香港海洋生態有希望

新聞稿 - 2012-10-19
綠色和平海洋保育船艦「希望號」本星期訪港,今天在船上舉行「香港海洋的未來」討論會,來自各界別的專家代表共同討論海洋保育方案,為保育香港海洋生態尋找出路。世界上超過90%的大型魚種已因過度捕魚而消失,綠色和平倡議將全球40%的水域劃為海洋保護區,停止過度捕魚,支持可持續發展漁業。討論會將談及各種在香港保育海洋的方案,包括設立海洋保護區、加強教育保育意識及發展可持續漁業等。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楊文友表示,香港環境優越,海洋生態本應相當豐富:「香港位處珠江口和南中國海匯聚海域,有超過一千種本地海洋生物在香港海域棲息。但隨著七八十年代,漁民轉用現代機械船隻捕魚,捕撈量大增,加上各項填海工程和海洋污染,本港海洋資源大受影響。」香港漁類產量自90年後一直下跌,至2009年,已下跌了近一半。

政府現有海洋保育措施包括:人工漁礁、禁止拖網捕魚(本年12月開始)及海岸公園。楊文友表示,本港有現時有4個海岸公園,但真正禁止捕魚的海洋保護區只有一個,但兩者加起來的面積不及香港海域的2%。綠色和平認為設立海洋保護區有助恢復海洋生態,政府應增加海洋保護區的數目和面積,設立禁捕範圍及加強管理。

綠色和平的資深項目主任周婉蘋指出:「聯合國都已確認海洋保護區對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非常重要,更訂立2020年目標將10%海洋列為保護區,長遠目標更需達30%。可惜現時國際間只有少於1%的海洋受保護,全球的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都應更積極增加海洋保護區的數量及範圍,重現生機盎然的海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李美華指出:「香港現時水質變差的主要由填海及挖泥工程引致。現時全港的填海面積超過7000個足球場那麼大,嚴重污染水質。」她認為政府應把香港10%的水域劃為海洋保護區,並且禁止任何人在4個海岸公園捕漁。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認為,海洋是生物繁衍的來源,政府應以新思維來改善海洋危機:「現時香港最嚴重的海洋問題是過渡捕撈。雖然中國內地有休漁期,但香港水域則全年也可以捕漁。香港的海洋保育政策可說是比外國落後了30年。」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黃志俊認為若成立了海洋保護區,不但可保護香港的天然海岸及海岸生物的棲息地,亦可用在中小學課程的海洋教育。他認為政府應同時增加資源,培養市民保育海洋的意識。

其他出席討論會的嘉賓還包括: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先生、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先生。

綠色和平的海洋守護船「希望號」正度到訪香港,把保護海洋的訊息帶給公眾。「希望號」將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觀,詳情如下:

「希望號」開放日期︰
日期︰2012 年 10 月20、21及23 日
時間︰10:00-17:00
地點︰香港西環堅尼地城西寧街18 號招商局碼頭
費用︰全免
詳情:http://www.greenpeace.org/hk/esperanza-tour-2012/

 

傳媒聯絡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楊文友  
電話: 2854 8337
電郵:y 

綠色和平資深媒體與推廣主任吳穎芝
電話: 28548332
電郵: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