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氣候變化及能源報告

最新消息

 

中美碳排放的比較

出版刊物 | 2009-10-09 於 11:16

氣候變化調查︰Public Views On The Need For A New Global Climate Treaty

出版刊物 | 2009-09-17 於 6:00

讓調查訪問了6000名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的民眾,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國家的政府應肩負對抗氣候變化的責任。四分一香港民眾願意改變生活習慣拯救氣候,中國民眾則有14%。

中國發電集團氣候影響排名

出版刊物 | 2009-07-28 於 6:00

中國是全世界煤炭開採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煤炭佔中國能源消費的七成之多,其中耗煤量最大的是電力行業。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電力生産國和消費國,2008年發電總量達到34334億千瓦時,僅次於美國。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燃煤發電的迅速增長。截至2008年底,中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達到7.92億千瓦,其中燃煤發電機佔75%。但與此同時,大規模的燃煤發電發展也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損失,特別是燃煤發電産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中國政府在節能减排方面的工...

戲謔版《國際先驅論壇報》

出版刊物 | 2009-06-19 於 6:00

《國際先驅論壇報》戲謔版由綠色和平出版,全球共派發五萬份,出版日期為2009年12月19日,即「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後一天,內容由國際及經濟新聞,到副刊漫畫、填字遊戲及廣告等,都以氣候變化作為話題。

氣候變化與貧困

出版刊物 | 2009-06-17 於 6:00

隨著經濟發展,帶動扶貧步伐,中國貧困人口現時已大幅下降。可是,現時的扶貧政策,只著重居民經濟水平,忽略氣候變化對貧困地區發展步伐的長遠影響。以往累積的扶貧成果,極可能因為氣候變化的肆虐而打回原形,而貧困人口的處境會更加嚴峻。有見及此,綠色和平及樂施會為共同發表《氣候變化與貧困》報告,首次從氣候變化的角度審視中國貧困問題。

氣候何價–暴雨下香港的經濟損失

出版刊物 | 2009-06-06 於 6:00

2008年6月是香港歷史上最高雨量的月份,總雨量為1364.1毫米,單是6月7日的雨量已達301毫米。香港天文台於當日上午6時30分至11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期間8時至9時更錄得145.5毫米雨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小時雨量紀錄。 暴雨破壞全港多個地區:特區政府共收到162宗山泥傾瀉和622宗水浸報告,更導致兩人死亡,數以千計的居民生活和工作受影響。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研究,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極端天氣現象,其中包括暴雨,將日趨頻繁。嚴重的暴雨,直接造成香港沉重的經濟損失。 ...

氣候A-Z

出版刊物 | 2009-05-25 於 19:11

「氣候變化」一詞本來是指「基於自然變化引致的任何氣候變動」。 可是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急劇上升,令生態嚴重失衡,大量物種面臨絕種,淡水供應大受威脅。災禍的影響遠超環境層面。 最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將「氣候變化」的定義為是「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氣候改變」。 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衍生了不少新的詞彙,就由熟讀《氣候A to Z》開始,踏上對抗氣候變化第一步!

氣候英雄宣言

出版刊物 | 2009-03-18 於 10:01

自工業革命至今,全球氣溫已上升攝氏0.8度。小小升幅,足以令兩極冰川急速融化,熱浪、颱風、乾旱等極端天氣越來越頻密。香港氣溫屢創新高,天文台更估計香港最快在2020年就沒有冬天。 作為英雄緩和氣候變化,我們生產能源的方法、生活方式及交通運輸模式都需要敢想敢變敢做。只要我們在2050年前減少排放50%的二氧化碳,便有希望將地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 成大事者,須改生活小節,方為氣候真英雄。

8 結果當中顯示第 1 - 8 個相關结果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