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field is mandatory!
2019年6月14日 香港 政府公佈「2050長遠減碳策略諮詢文件」,建議將來使用最少8成「零碳電力」,惟當中包括向中國大陸購買核電。綠色和平批評政府以諮詢作為藉口,為引入危險的核電鋪路,助長另一種環境威脅,要求當局承諾區域能源合作只限於可再生能源。
2019年6月14日 香港 菲律賓退返一個涉嫌從香港走私到當地棉蘭老島國際貨櫃碼頭,裝滿電子及塑膠垃圾的貨櫃回港,綠色和平成員在葵涌貨櫃碼頭前拉起「走私垃圾貨櫃去咗邊?」橫額,促請環保署及海關調查事件,並公佈如何處置貨櫃;長遠而言,港府應推動減廢及本地源頭再造,解決「垃圾圍城」問題,以及避免再涉及同類貿易糾紛,影響香港聲譽。
《龜兔賽跑》告訴我們,有時慢慢來比較快。縱然時間、發展不等人,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學者宋亦希走了12年保育路,遙遙看見他的事業目標:「到我退休時,希望香港仲有野生龜。」時而飛簷走壁,時而捐窿捐罅,遊走於森林邊沿、偏僻荒島、低垂夜幕;蛇、蛙、龜、壁虎、蜥蜴等物種,他一概不放下,緩步而堅定前行,奔向守護的終點。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擁抱熱情的島嶼,還說出你愛海的原因──這就是綠色和平守護海洋團隊「旅行的意義」。全球海洋公約會議踏入關鍵一年,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與「希望號」亦雙雙向世界出發,接力走訪七個海洋「地標」,期望動員全球民眾一起守護海洋,同時為公約以至2030年守護最少30%海洋的宏願提供科研實證。
3月中旬,綠色和平與6個環保及關注團體發佈東大嶼生態調查,反駁政府「中部水域生態敏感度較低」的說法。記者會上,海洋專家黃志俊(Dickson)讓公眾認識了中部水域罕有的海筆。Dickson一直為海洋發聲,七年前,政府評定大埔龍尾生態價值低,決定建造人工沙灘,他發起「守護龍尾」運動,發現多種具生態物種,惜行動未竟全功。一度「氣憤、失望、傷心」的他,今天「守護大嶼」,可會怕「衰多次」?他直言「正確的事情就要去做!」
3817 結果當中顯示第 11 - 15 個相關结果
美麗的海洋正遭受無止境的掏空、污染及破壞,人類過度捕魚、開採煤礦加劇氣候變化、塑膠垃圾氾濫成災,已逐漸改變海洋生態, 將所有海洋生物推向險境。
請即伸出援手,與我們一起守護海洋,讓大海年年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