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6 mins

【北極物語】極北勇敢和神聖的力量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來自香港,目前正身處北極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Wilson Cheung,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你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期望透過Wilson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北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北極的識見和能量。今期的【北極物語】系列,介紹北極的王者──北極熊。

偶遇北極熊母子

最後一次近距離遇見北極熊,已經是兩年多前的事了。當時,我帶領著科研團隊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新奧勒松(Ny–Alesund,Svalbard)北緯78度附近沿著海冰巡航,拍檔Alex最早發現牠們的蹤影。

原本要從一大片白茫茫的海冰上要發現北極熊並不容易,但是這隻小熊未免太活潑了,輕快地跳過一道道冰縫,熊媽媽不得不緊跟其後,才讓我們得以發現這兩個奶油色毛茸茸的家夥。「是年輕母熊帶著大約2歲的小熊。」Alex熟練地說到。他在極地工作時間比我長,觀察北極動物很有一套。為了盡量不打擾母子倆,船長馬上關掉引擎,但牠們憑著敏銳的嗅覺還是很快發現了我們。

小熊好奇地仰起頭,試探性地向我們走幾步,用力揚起黑色的小鼻子嗅了嗅,見我們無動靜,更是大膽地徑直向前邁步。熊媽媽倒是很警惕,壓低身體盡量貼在冰面上,只是看見小寶貝向未知的危險靠近,又不得不起身緊跟著,張嘴低吼向孩子發出警告。但小熊彷佛心口掛著個「勇」字,繼續大步前行,到距離我們只得200米左右,終於停下腳步,歪著頭,興致勃勃地觀察這個散發著刺鼻但又新奇的燃油味的龐然大物。熊媽媽緊張起來,快步趕去牠前面,用吻部頂一頂小熊的後腿,把這個「調皮仔」往回撥。小熊半推半就,兩步一回頭地故意拖慢腳步,好讓自己多看我們幾眼。

待牠們走遠了,船長才重新啓動引擎,前方不遠幾隻斑海豹懶洋洋地躺在海冰上曬太陽,也許過一會兒就會成為熊母子的晚餐。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偶遇北極熊母子。小熊跟在媽媽身邊至2歲左右就會分道揚鑣,成為下一代的北極漫遊者。©Wilson Cheung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偶遇北極熊母子。小熊跟在媽媽身邊至2歲左右就會分道揚鑣,成為下一代的北極漫遊者。©Wilson Cheung

由單親媽媽帶大的漫遊者

北極熊的繁殖季節一般在4、5月,交配過後,公熊便撒手不管了。母熊要爭取在夏季增磅,來供給自己和即將出生的熊崽休眠需要的能量。

10月左右,母熊會進入自己精心建造的既避風又不易被掩埋、既通風又保暖的洞穴,開始長達4至5個月的「宅居生活」。北極熊休眠期間,其實並不是徹底睡著,只是體溫會稍微降低,心跳大大減少至每分鐘46至27下。

12月或1月,小熊崽出生,窩在媽媽溫暖的身體上,靠著蛋白質含量超高的濃厚乳汁,從僅僅1磅的小肉團漸漸長大至25磅左右。

大約3、4月份,熊媽媽就會打開洞穴,帶小熊見識世界。隨後的兩年,母熊要擔當起餵養、保護、捕獵、管束、教導生存技能的重任,直至孩子們可以自食其力,成為下一代的北極漫遊者。

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在北極工作多年,他說有幸見過北極熊30多次。本文從科學與人文角度與你分享他對北極熊的第一手認知。© Wilson Cheung
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在北極工作多年,他說有幸見過北極熊30多次。本文從科學與人文角度與你分享他對北極熊的第一手認知。© Wilson Cheung

被迫打破的長途游泳紀錄

說是北極熊是漫遊者一點都不為過,和陸生熊不一樣,牠們從不劃地為界,只有享用獵物期間附近一小圈,才是牠們的臨時地盤,其餘時間整個北極都算是牠們的家園。

當人類千方百計冒險橫越北極時,北極熊一早就完成這個壯舉了,牠們個個都是天生的極地水陸馬拉松好手,在陸地和穩固的冰面上,可以連續幾周持續行走;在海面上,在浮冰的幫助下,可以從格陵蘭游至冰島。科學家給熊戴上的電子頸圈,數據追蹤發現,北極熊平均可以連續游150公里,甚至350多公里。

北極熊是極地水陸馬拉松好手 © Wilson Cheung
北極熊是極地水陸馬拉松好手 © Wilson Cheung

只不過「個個都游得遠,唔通個個都想游得遠咩」,有能力游長途和喜歡游長途是兩回事,尤其是對對帶著孩子出行的熊媽媽來說,長途游泳更是可免則免。隨著全球暖化,海面上可供歇息的浮冰越來越少,北極熊被迫日日刷新自己的長途游泳紀錄

原住民的眼睛

除了電子追蹤外,科學家嘗試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北極熊的特徵和習性,早期甚至把北極熊活捉回實驗室進行測試。可是似乎無論科學家怎麽做,對北極熊的瞭解都不如北極原住民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對熊的觀察,有如今天的人類學家到部落裏做研究一樣,不需要複雜的設備,只要靠雙眼長時間跟著北極熊的蹤跡觀察,瞭解牠們的行動方式和生存技能,並學以致用、世代相傳。你也許不知道,因紐特人建造冰屋、捕食獵物等技巧,都高度參考了北極熊的做法。

格陵蘭原住民的朋友還告訴我,北極熊視力不太好,要靠嗅覺來偵測環境。如果看到北極熊鼻子向上伸的話,代表牠對你很好奇,如果鼻子向下的話,你就要準備逃跑了,因為代表即將開始攻擊模式。還有,北極熊是左撇子,所以如果不幸被追上的話,要盡量避向牠的右方,讓牠來不及換手。至於是否可信,還是你自己判斷吧!畢竟面對北極熊舉起比沙煲大幾倍的熊掌時,你還分得清左右嗎?

北極熊的熊掌可達30公分寬,比一個成年人的頭還要大。© Wilson Cheung
北極熊的熊掌可達30公分寬,比一個成年人的頭還要大。© Wilson Cheung

因紐特人對北極熊有多種稱呼:「Nanook」 (熊中之王),「Pisugtooq 」(偉大的漫遊者)「Tôrnârssuk 」(力量的賦予者),和「Kokogiaq」(十腳熊),最後一個稱呼來自於一個因紐特人的古老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在格陵蘭因紐特村落附近,出現一頭有十隻腳的北極熊神獸(Qupqugiaq),村民們忍不住去一探究竟,卻被咬得非死即傷。後來,一個勇敢的獵人帶上食物,引誘這頭神獸不斷原地轉圈,導致到牠的十隻腳越走越亂,最終自己把自己絆倒,被獵人用魚叉一刺斃命,從此村民們出去打獵,都能平安回來。

聖彼得堡北極博物館的展品講述因紐特人的十腳北極熊傳說。©Wilson Cheung
聖彼得堡北極博物館的展品講述因紐特人的十腳北極熊傳說。©Wilson Cheung

與早期歐洲人對北極熊麻木不仁、殘忍冷酷的掃射濫殺不同,因紐特人在狩獵時對這個獵物持著敬畏的態度。原住民相信,是北極熊允許自己被獵人殺死以獲得工具靈魂(tatkoit),牠們會靠這些靈魂進入後世。也有傳說,北極熊會遠離不尊重牠的獵人,如果一隻被殺的北極熊得到獵人的妥善處理,例如,用一些禮物來安撫被殺害的北極熊的靈魂,那麽牠會向其他熊分享這個好消息,讓更多熊渴望被該獵人殺死。從這些稱呼和故事,不難看出原住民對北極熊的敬畏和想像。就算未有國際協議的規管時,傳統的因紐特人也沒有對北極熊濫殺濫捕,他們深信北極熊是族人北極生存智慧的來源,具有勇敢和神聖的力量。

最大的威脅是工業活動

一般來說,北極熊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反而是人類不斷侵佔牠們的家園。從文藝復興時期起,歐洲人已經開始對北極圈開展探索,工業革命對鯨魚脂和煤炭的狂熱需求,進一步推動各國以壟斷資源為目的侵佔割據北極熊的領地。今日隨著科技發展,已經沒有什麽能阻擋人類開發北極資源的步伐,密集的採油站點、鑽探礦洞、航空航海運輸,旅遊景點的建立,無一不對北極熊的生存造成嚴重的干擾,更勿論全球暖化對脆弱的北極自然環境造成的嚴重衝擊。人類活動造成的威脅無處不在,北極熊總是首當其衝。

我在北極工作多年,有幸見過北極熊30多次,可以說對這位白色的朋友並不感到陌生,但每次碰面總會被這個神獸的龐大身形和威武神情震懾。再與你分享一個小絕密,健康的北極熊捕獵後,一般不會食個精光,以獵食海豹為例,牠們會只食掉脂肪部分,把其餘的留給附近的北極狐和海鳥,或者是帶著孩子的母熊。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北極熊卻帶存著「硬漢式的溫柔」,對整個北極動物族群的存活起到關鍵作用,實在讓人感到驚訝和嘆服!

成年北極熊可重達350-700公斤,長達兩米左右,不怒自威。©Wilson Cheung
成年北極熊可重達350-700公斤,長達兩米左右,不怒自威。©Wilson Cheung

最近有俄羅斯的研究顯示指出,到2100年北極冬天的平均氣溫會比現在上升攝氏20度氣候的改變可能會令更多人類活動在北極擴張,北極熊會不會步上祖先洞穴熊的後塵而滅絕?還要看我們接下來打算如何對待北極這片土地。連極地之王北極熊,都懂得不為一己私利橫行獨食,人類又憑什麽肆意破壞北極的環境、糟蹋北極的生靈呢?同樣是地球的一份子,從來都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閱讀更多:【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文章系列】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