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北極
4 mins

【北極物語】冰雪下的伊甸園──北極植物群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

來自香港,目前正身處北極的「極地科研與探險專家」Wilson Cheung,在綠色和平網站開設專欄,帶領你我進入香港人極少可親身經歷的極地探索與科研領域,期望透過Wilson的直擊分享,開闊你我對北極的認識,增添我們守護北極的識見和能量。前期的【北極物語】,為大家介紹了最常見的海冰、冰川和冰蓋的最新狀況,接下來隆重出場的就是個子小小、意志堅強的北極植物群。

縱觀整個嚴寒的北極地區,人們普遍認為北極是個寸草不生的雪域。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經過自9月開始的漫長寒冬後,踏入6月便是北極的盛夏。身處在加拿大班芬島的我,開始見證各種猶如「春天告密者」的花在北極一帶盛放,為原來黑白沉靜的北極逐漸添上色彩。整個北極地區約有125個花的物種,同一時間這些花都有其價值和文化地位,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當中我最喜愛的。

以「冬眠」勇敢生存:苔蘚

在北極苔原最常見的物種就是苔蘚,亦是北極植物圈的佼佼者;它們的生長特點,在嚴酷的極北環境發揮得淋漓盡致。 © Wilson Cheung
在北極苔原最常見的物種就是苔蘚,亦是北極植物圈的佼佼者;它們的生長特點,在嚴酷的極北環境發揮得淋漓盡致。 © Wilson Cheung

在北極生長的植物,需要適應短暫的陽光及嚴寒多變的天氣,所以各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生長方式,使自己生存以至茁壯成長。苔蘚(Moss Campion)只可在非常短暫的北極夏天、岩石上沒有雪的時候生長。全年其他時間,它們會把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減緩,有點像動物冬眠的概念,留待夏天的時候再生長。與此同時它們有個別名 - 極地地墊(cushion),顧名思義是一個個小圈形狀生長的植物,這樣的生長形態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可以減少自身的表面面積,更接近泥土(地熱能)可以減少熱能散失。

剛才提及到它們的新陳代謝率十分緩慢,故此在眼前僅有1cm-5cm高的植物,可能已有數百或數千年的高齡。所以我們在北極工作的時候會非常小心翼翼,不希望破壞它們長年累月的努力。另外為了避免北極馴鹿、白頰黑雁(Barnacle goose)等動物吃掉,它們會生長在較大風和有雪的位置。可以想像它們的生存條件其實十分嚴苛,更顯所綻放色彩的美麗。

在幾年前,我帶領了一班香港的中學生到北極考察。當時他們採集了一些植物樣本,在香港的實驗室提取了DNA,找到了抵禦寒冷的基因群組並申請了專利。由此可見這些北極的小小個子,或許在人類的太空探索和科研發展都可有大大的貢獻。

極地版「神農嘗百草」:濱紫草

當地的因紐特人對這些植物有非常豐富的認識,就如華人對中草藥的認知一樣,各種植物有各種功能和藥用價值,個別植物甚至在傳統文化上有其地位。有一次我到訪了揚馬延島(Jan Mayen),當地的挪威火山學家遞了一片濱紫草(Oyster Leaf)葉子給我,讓我嘗一嘗味道,非常驚喜地那味道與蠔真的十分相似!當地人亦一直有用此植物入饌或泡茶的習慣。

因紐特人會用此植物入饌或泡茶。 © Wilson Cheung
因紐特人會用此植物入饌或泡茶。 © Wilson Cheung

地表上的時鐘、北極的指南針:仙女木

在因紐特人的語言中,仙女木(Mountain Aven)的名字有「被跟隨者」(the one that follow) 的意思。仙女木的花就像太陽花一樣向陽而生,當人們在北極迷失方向,或是想知道太陽在哪方的時候,便可靠着仙女木辨認方向。與此同時亦可以透過花的位置轉向,預測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轉變。在加拿大因紐特人古時的文化裡,當仙女木破雪開花時,代表村莊裡的男生們要準備到海冰打獵!當他們滿載而歸時,正正是仙女木結果之時!這裡可見因紐特人奇妙地利用植物並記載下來的故事。

仙女木。 © Wilson Cheung
仙女木。 © Wilson Cheung

以行動落實守護北極

協助綠色和平揭露和制止北極的環境破壞行為,守護北極及北極熊!

捐款支持

為冰屋點燈:北極棉草

要數我最喜歡的植物便是北極燈芯絨(Arctic Cotton Grass),這種植物亦是在因紐特人傳統文化中最特別、最重要的,在夏天時盛開,主要生長在沼澤般的泥地。因紐特人會在夏天的時候,採集這些燈芯絨用作蠟燭的綿芯,配合海豹的油脂,可成為冬天在冰屋非常實用的海豹油燈。

雖然冰屋的文化已逐漸消逝,時至今日在一些重要場合和開幕典禮,因紐特人依然會點海豹油燈,是個象徵吉祥的重要傳統儀式,亦象徵着回顧祖先的文化。

相片攝於格陵蘭,在未被因紐特人採集之前的北極燈芯絨隨風飄逸,就像鋪滿一整片白茫茫的棉花。 © Wilson Cheung
相片攝於格陵蘭,在未被因紐特人採集之前的北極燈芯絨隨風飄逸,就像鋪滿一整片白茫茫的棉花。 © Wilson Cheung
今年我在班芬島出席一個慶祝活動時,因紐特人點起海豹油燈。 © Wilson Cheung
今年我在班芬島出席一個慶祝活動時,因紐特人點起海豹油燈。 © Wilson Cheung

擁有香港人精神:虎耳草

虎耳草又被稱為蜘蛛草,因為它們生長初時沒有根部,被風吹的時候像在周圍爬行。直至它們發現一個適合安身的地方,才會扎根繁衍。 © Wilson Cheung
虎耳草又被稱為蜘蛛草,因為它們生長初時沒有根部,被風吹的時候像在周圍爬行。直至它們發現一個適合安身的地方,才會扎根繁衍。 © Wilson Cheung

就個人而言,我十分喜歡虎耳草(Saxifraga Platysepala)。虎耳草會隨風漂泊,遇到合適的環境才進行無性繁殖,把4隻「腳」扎根再變成另一棵植物的主幹,生生不息。多年來一直漂泊的我,對此深感共鳴。

如無意外,這次是最後一次為大家介紹北極的各種文化小故事和科學知識,希望一直以來這些篇章都有加強了大家對北極,甚至身邊所有人事物一草一木的連繫。最後亦想藉此機會感謝幾位幕後功臣,為我這位目不識丁的「北極大老粗」不斷糾正、校對文章的:林琳、Katie,以及綠色和平編輯同事Vaso。

感激大家一直以來對綠色和平《北極物語》這系列文章的支持,期盼可以喚起大家甚至下一代對北極環境議題的關注。

閱讀更多:【專欄作者Wilson Cheung文章系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