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力挽狂瀾!福島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未定案

作者: 綠色和平

福島核災十周年在即,「核廢水」問題仍是燙手山芋。綠色和平最新研究報告披露,所謂已經處理的核廢水,當中含有可破壞人體DNA的放射性元素碳-14,以回應有報導指日本政府本月底公佈將最少123萬噸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方案。報告發表後數小時,當局表示未有處理核污水的具體時間表,意味妥善處理輻射物質、保障民眾福祉與海洋健康,仍有商討餘地。

福島第一核電廠目前儲存過百萬噸核污水,當局為節省成本,竟有意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福島第一核電廠目前儲存過百萬噸核污水,當局為節省成本,竟有意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含大量放射性碳-14 可破壞人體DNA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環境危機至今尚未解除,除了地下水污染,目前仍有逾百萬噸核污水儲存於過千個儲水罐,且數量持續增加。而東京電力公司(TEPCO)及部份日本官員以儲水罐將於2022年爆滿、核廢水已經處理至僅含一種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及成本最低等為由,積極提倡為期長達30年、最快於2022年底至2023年初把最少123萬噸核污水釋出太平洋的「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及日本辦公室上周五(23日)發表《力挽狂瀾2020:福島核污水危機的真相》報告[1],就指出福島核電廠現時採用的「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除了無法有效去除多種有害放射性同位素,系統設計上並未考慮去除半衰期長達5,730年的碳-14(Carbon-14)放射性同位素,象徵環境禍害將長達數以千年,甚至損害人體DNA[2];而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過去一直迴避C-14相關爭議,直至今年8月底TEPCO才首次確認,核污水內含有高劑量C-14。

綠色和平韓國辦公室行動者7月攜同超過8萬人聯署,前往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外請願,促請當局正視核污水風險。 © Jung-geun Augustine Park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韓國辦公室行動者7月攜同超過8萬人聯署,前往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外請願,促請當局正視核污水風險。 © Jung-geun Augustine Park / Greenpeace

美其名「處理水」 無視環境風險

綠色和平早於去年分析指出,核污水含有具放射性的氚(超重水)及可引致骨癌的鍶-90(strontium-90),而目前所謂「降至低於容許排放的水平」亦經過調整,遠高於東京電力公司原先擬定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標準;今次報告則進一步透露ALPS減少放射性物質至安全標準的成效存疑,多達72%「處理水」(treated water)需要再次淨化,當局卻無視福島居民、當地漁民以至韓國等鄰國的反對聲音,未有考慮其他現行除污技術及至長期儲存方案。

必須強調的是,部份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非常長久(如鈈-239:24,110年;碘-129:1,570萬年),但其中一種放射物質氚的半衰期僅為12年,意味連日本政府委託專家小組也表示可行(只因時間及成本效益而否決)的長期儲存方案,最少有效減低對海洋生態、對漁民生計的即時及長遠傷害。

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資深核能專家Shaun Burnie表示:「福島核災發生將近十年,東京電力公司與日本政府仍然設法掩飾核災規模,多年來不但刻意隱瞞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質的詳細資訊,亦未有向福島民眾、廣泛日本社會以至鄰近國家清楚說明,有意排放太平洋的核污水含有達危險水平的碳-14元素。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水中可遺害數千年,更可能導致人體基因受損,為擱置相關核污水處理計劃增添又一理據。」

綠色和平調查團隊每年都會重返福島縣監測核輻射水平,確保核災善後工作以守護民眾安全為先。 © Shaun Burnie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調查團隊每年都會重返福島縣監測核輻射水平,確保核災善後工作以守護民眾安全為先。 © Shaun Burnie / Greenpeace

災後十年持續追蹤 直至平安回家

福島核災爆發至今,綠色和平調查團隊先後30次深入當地調查,包括年初發現東京奧運聖火傳送路線的核輻射超出正常水平,並持續跟進核污水排放及處理問題,同時關注當地受災民眾及除污工人的健康與人權狀況,以及長遠推動各國採用安全和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從清除輻射到撤銷部份災區疏散令,「回復正常」的慾望也許使人心急如焚,卻唯有持續監察、發聲,確保一切並非操之過急甚至粉飾太平,才能實現真正平安回家──不論是福島家鄉,或者更寬廣的地球家園。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1]《力挽狂瀾2020:福島核污水危機的真相(Stemming the Tide 2020: The reality of the Fukushima radioactive water crisis)》報告摘要(英文)
[2] 法國核安全研究機構IRSN指出,放射性同位素C-14造成的DNA損傷可能引致細胞死亡,甚至遺傳基因突變的潛在風險

延伸閱讀:
深入現場 至今揮之不去的福島核災
未敢遺忘:告訴你為何核能不可一不可再

相關標籤:

環境新聞核能科學研究污染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