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切爾諾貝爾35週年】我們真的要重蹈核災覆轍嗎?

作者: 綠色和平

編按:日本政府決定把福島第一核電廠過百萬噸核廢水排出太平洋,綠色和平東京辦公室隨即遞交18萬人聯署要求撤回,亦令核能、核電議題再次引來各界關注;昨日是切爾諾貝爾核災35周年,雖然時代比福島更久遠,但當局近年仍有加建「石棺」等大量工作需要善後,可見核災後患仍未蓋棺定論。

災後現況如何?

35年過去,科學家仍在研究切爾諾貝爾核災遺害;另邊廂,政府、企業卻為下一場核災埋設伏線。

切爾諾貝爾核災是迄今被評為最嚴重的核事故,即使比福島核災還要早四分一世紀發生,當局至今仍對收拾殘局束手無策,包括缺乏技術處理殘留核反應堆的核廢料──現時折衷方案是2016年蓋上新「石棺」,爭取時間研發對策。

為何仍須關注?

目前在烏克蘭、白羅斯及俄羅斯,仍有約500萬人住在官方界定的「受污染地區」。綠色和平與烏克蘭科學家聯合發表研究,指出當地居民在不同生活層面持續受輻射污染影響;而環顧各種除污方案,要麼技術未能如期兌現,要麼當局缺乏資源執行。

而且核災現場總會不時提醒我們:危機尚未解除,更隨氣候變化再顯洶湧。

切爾諾貝爾隔離區域(exclusion zone)去年發生森林大火,其實並非第一次──過去35年,區內發生過逾1,500場火災,僅因極端天氣引發罕見旱災,助長歷來最猛烈火勢,波及隔離區域三分一面積,更曾逼近新「石棺」至只差一公里。

火羽流(plumes)與煙塵粒子蔓延至數十公里外的烏克蘭首都基輔,一度引來輻射擴散疑雲,當局則稱隔離區域外錄得的輻射讀數仍維持安全水平。同一時間,消防員需要深入高輻射區域搜救,據報這些地區錄得高出背景輻射水平16倍的數值。

去年4月切爾諾貝爾森林大火,波及隔離區域長達超過一星期,惹來放射核素飄散疑慮。
去年4月切爾諾貝爾森林大火,波及隔離區域長達超過一星期,惹來放射核素飄散疑慮。

科學家有何看法?

「可惜對於核污染地區發生火災所引發的輻射危機,我們目前認知甚少。」有烏克蘭農業放射學研究學院(Ukrain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adiology)教授表示:「火災帶來的最大危機,是前線消防員暴露於高強度輻射之下,肺部吸入輻射粒子。」

消防員進入受污染地區前,理應得到有關核輻射的全面資訊,但對上一次相關研究已是20年前的事,而自然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氣候危機衍生更頻繁旱災,生態系統有所轉變,每場火災亦造成環境衝擊。

若今年情況許可,綠色和平將支援烏克蘭農業放射學研究學院團隊,研究一系列火災影響輻射劑量的參數指標。該教授續指:「消防員是火災期間首當其衝承受風險的群組,因此研究主要目標是推算他們暴露的輻射劑量,從而讓我們提出建議減緩危機。」

放眼全球……

綠色和平與科研團隊展開相關研究,期望蒐集更多數據,評估消防員所面臨風險,從而更妥善保障其個人、家庭與同袍安全;而這只是核災遺留35年未解的危機之一。

不過,毗鄰國家即使經歷過核災洗禮,卻持續倚重核能。白羅斯目前正興建一座新核電廠,而俄羅斯甚至啟用了一座「流動」核電廠──被稱為「漂浮的切爾諾貝爾」、由Rosatom營運的羅曼索諾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綜觀全球,超過30個國家擁有現役核電廠。

切爾諾貝爾核災31周年時,綠色和平行動者乘坐橡皮艇駛近「羅曼索諾夫院士號」,表達關注「漂浮的切爾諾貝爾」用作北極工業開採及引發的核災危機。
切爾諾貝爾核災31周年時,綠色和平行動者乘坐橡皮艇駛近「羅曼索諾夫院士號」,表達關注「漂浮的切爾諾貝爾」用作北極工業開採及引發的核災危機。

當務之急是……

當我們始終承受不起現行風險,全球需要各地政府、企業停止引入新核危機。目前唯一出路是逐步淘汰核能,盡快轉換至可再生能源。

【切爾諾貝爾35週年】系列文章
【和你講氣候變化】古偉牧:核災不再是想像
回到1986的時光隧道——回憶切爾諾貝爾之行

以行動落實守護氣候

協助綠色和平督促全球政府實踐減碳目標,將升溫控制至1.5°C內!

捐款支持

相關標籤:

核能可再生能源氣候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