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4min

環保X親子 讓廢物「重生」!

環保三父子將「垃圾」變「寶物」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 Minna Yip

「透過創意賦予『廢物』新生命。 除消費外,還有另一種生活模式。」這種生活態度,是香港的一位環保爸爸所提出的。環保爸爸Norman育有兩位小朋友,他創立了Facebook專頁「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這個專頁是一本「日記」,裡面紀錄了他與兩位小朋友(七歲長子麥籽朗及幼子麥籽陶)的環保設計的一點一滴。

©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Norman和籽朗及籽陶在TVB的文化廣場分享環保玩具製作,鼓勵其他小朋友發揮自己的創意,將廢物打造成獨一無二的玩具。©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成立環保Facebook專頁 始於STEM At Home

籽朗小學的時候對於STEM的課程非常有興趣,由於課程名額有限,報名之後卻沒有被抽中,所以Norman就去坊間的補習社尋找STEM課程的資料,由於課程費用較高昂,於是作為設計師的Norman決定參照相關的STEM課程資料,自己教授兩個小朋友。「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用照片及影片介紹了Norman與籽朗及籽陶用廢物設計的每一個環保玩具,例如有月餅罐製成的迷你結他、汽水罐製成的中秋燈籠、環保木頭小賽車、手造環保彈珠機等。

買玩具習慣的改變:不再去玩具反斗城 而是去五金鋪?

提起買玩具,家長想起的第一個地方一定是玩具反斗城,Norman也是如此:「以前帶他們到玩具反斗城買玩具,現在是帶他們到五金鋪買玩具!」兩位小朋友在玩具反斗城看見一件想要的玩具,立刻在大腦中想想如何製作,生成「工程單」,再叫Norman帶他們到五金鋪購買需要的工具如熱熔膠槍、螺絲等,並且在日常生活之中收集「廢物」例如紙皮、汽水罐等,再在家中全家總動員一起「DIY」。

©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小朋友看見玩具店售賣桌球組合玩具,很想要,Norman卻告訴他們:「拍照先,我們一起創作!」回家後,父子一起用紙皮、膠紙等,製作成小小的迷你桌球玩具,父子齊齊玩得不亦樂乎。©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廢物並非無用:小習慣,大改變

在其他人眼中是廢物的物品,在這三父子心中,卻可能是大有用途的「寶物」!例如早前中秋節過後,月餅雖然吃光光,但是月餅罐可能會被不少人直接遺棄,三父子卻將月餅罐留下,加上四條弦線及一些固定用的小木板,就將無用的月餅罐製成了一把迷你的結他。不過不同的月餅罐其實發出的聲音也有高低之分,三父子要試不同的月餅罐,才能設計出最想要的樂器。籽朗會彈Ukulele,對於這個月餅罐結他十分熱愛。

©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不少人會將月餅罐作為儲蓄物品的小容器,但是作為結他的音箱,其實也別具新意,將環保及音樂結合,三父子絕對是「走在環保潮流的最尖端」。©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Norman認為,其實音樂並非昂貴的消費,「平有平玩,貴有貴玩」,將身邊的廢物好好利用,也能將其製成「獨一無二」的樂器。將環保及音樂結合,也是一種十分創新的學習模式。除了搜尋身邊的廢物,將其「化廢為寶」,籽朗及籽陶也學懂珍惜身邊的所有事物,不會隨意浪費食物或者物品。

家中成廢物儲蓄「基地」

家中有個「小角落」,裡面有的廢物千奇百趣,有用完的汽水罐、損毀的凳腳、牛奶盒、餐盒、廁紙筒等,這些都是有利用「potential」的「寶物」,看著這些廢物,三父子會在腦中構思未來製作的每一件玩具的「藍圖」。

©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這架深藍色的旅遊車是否很漂亮呢?其實是由兩個牛奶盒、一些廢棄紙皮及衣服鈕扣製成,承載著兩兄弟滿滿的旅行回憶。©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最印象深刻的環保玩具:自製彈珠台

一家人去台灣旅行的時候,籽朗及籽陶看見精美的大型彈珠台,十分喜歡,但是必須買滿港幣$580才可以獲得,所以一家人只能忍痛離開。回到香港,兩個小朋友一直對彈珠台念念不忘,籽朗更是極力積極幫忙製造彈珠台,Norman看見籽朗對於製作彈珠台很有決心,所以決定三父子一起齊心合力製作,最後終於製成屬於三父子的第一台彈珠機,之後他們更加改良多次,不斷完善,製成第四代彈珠機,更放在錦田匯動文化館讓人參觀及完善玩法。

©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這部被放在錦田匯動文化館的第四代自製大型彈珠機,是經過三父子長久的心血及努力製作而成,除了要計算物理角度,還經過不斷的改良及完善,才有第四代「寶物」的誕生。© 環保爸爸的設計生活

環保X親子 親子創作需留意三點:「自由創作」、「讓他錯」及「欣賞」

Norman認為,自己與子女在製作環保玩具的時候,例如製造爆旋陀螺,用雪條棍或者廢棄CD碟製作時,除了讓兩位小朋友學習數學、藝術、物理的知識,還學習了環保的概念。不過在創作的過程中,三個規則是Norman認為最重要的,第一,「放手讓子女自由創作」,讓子女自己思考自己想創作什麼;第二,讓他們錯,過程必定會犯錯,但是父母必須放手讓他們做錯,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最後要欣賞,讓子女在創作之中得到鼓勵,下次繼續創作。

相關標籤:

親子教育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