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抗衡消費主義 Buy Nothing Day減浪費

作者: 綠色和平特約記者Elba Wan

冬日節日氣氛開始醖釀。11月11日「雙十一」、「光棍節」已經成為全球消費大事,接下來還有西方的感恩節購物旺期「Black Friday」。與此同時,有人慶祝「Buy Nothing Day」(無消費日),抗衡消費主義。年末歲尾,血拼時機殺到,在此請大家停下來想一想,要選擇過度消費,換來過度浪費,還是可以減法生活,為環境和地球減少負荷?

每年感恩節之後的星期五,是歐美著名的「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這天標誌著一年一度的聖誕減價檔期開始,商品廣告營造出普世歡騰的節日氣氛,店鋪推出優惠吸引大家盡情消費。但在同一天,有一班人反高潮地高舉反對消費主義的旗幟,杯葛大特賣——他們是「Buy Nothing Day」的支持者。

「Black Friday」的原意,是指經營者可以在這天起轉虧為盈,帳簿中的紅色赤字變為黑色盈利——方法是推出減價促銷鼓勵消費。 kenny1/Shutterstock.com

「Buy Nothing Day」由加拿大藝術家Ted Dave於1992年發起,目的是要抗衡聖誕瘋狂購物的風氣,認為那是不經思考的物質主義消費行為,同時抨擊生產者的過度生產,對環境造成沉重負擔。節日由北美擴展至全球,至今在英國、德國、法國、芬蘭、瑞典、日本等超過65個國家都有市民響應。「Buy Nothing Day」的「慶祝活動」豐富,不消費是基本,其他經典「儀式」還包括剪掉信用咭、鼓勵購物者從債務中解放、到各大連鎖店模仿殭屍漫步(Zombie Walk),以及推著空無一物的購物車到收銀處,形成長長的人龍,阻礙別人購物⋯⋯

聖誕佳節及年末歲尾臨近,大家或可停下來想一想,反思消費主義背後帶來的浪費問題。 Beykov Maksim/Shutterstock.com

不過「Buy Nothing Day」的反消費活動也並非一味惡搞,今年法國就有示威者到Amazon的巴黎總部抗議,又有人試圖阻止物流中心出貨,圍堵購物商場等等。「Black Friday」在法國引起反響,甚至有立法者草擬禁止「Black Friday」,以減少節日對環境的影響。

有英國網站調查顯示,今年「Black Friday」期間,估計有過半數消費者會購買電子產品,近三成消費者會購買衣服。大眾對速食時尚(fast fashion)及新款電子產品的追捧,導致大量貨品轉眼淪為垃圾——有另一份新出的研究報告指出,多達8成的家居產品最終會被送進堆填區。加上網購興起,運送過程產生的碳排放及大量塑膠包裝垃圾,均對環境帶來災難。

消費主義加上網購興起,對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 Humphery/Shutterstock.com

香港雖然不流行「Black Friday」,但近年在中國大陸興起的「雙十一」「光棍節」(11月11日)就跟「Black Friday」異曲同工——購買行為到底是為了滿足需要,還是滿足慾望?說到底,其實購物跟節慶沒有必然關係。

佳節當前,你是否都為準備聖誕禮物而歡喜雀躍?送禮物講求心意,送二手物件或循環再做小手工,一樣討人歡喜,而且可以減少浪費。又或者,跟親朋好友好好吃頓飯,被此關心問候,同樣可以普天同慶。想把廢物加工變成小禮物,但是沒有好意念?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成功的例子,或者能激發大家的創意小宇宙。

送禮講求心意,循環再做小手工一樣討人歡喜! Papin Lab/Shutterstock.com

認識裸買重用回收

指南內含裸買地圖、重用與回收貼士,幫助大眾培養環保生活新習慣!

免費下載環保指南

參考:

INTERNATIONAL BUY NOTHING DAY: WHAT IS THE ANTI-BLACK FRIDAY PROTEST AND HOW EFFECTIVE IS IT?

Most Black Friday purchases soon end up as waste

Made-in-Canada Buy Nothing Day takes aim at Black Friday consumer excess

Building a circular economy: How a new approach to infrastructure can put an end to waste

Black Friday and Cyber Monday - 2019

Black Friday backlash: Protests against Amazon erupt across France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