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生活
5 mins

【自然保育Slasher】生態作家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

【自然保育Slasher】 系列,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分享多年來「做保育」的種種經驗、體會,還有反思。系列第四篇,馬屎以理科背景的生態人身份,從事自然寫作,分享他「投戎從筆」的初心,作為生態作家,當中的掙扎、優勢和心得。如果你關注、愛護香港生態,尤其是有興趣或者已經投入生態寫作的朋友,請你細閱馬屎此文。

【自然保育Slasher】 生態作家 © 呂朗婷
【自然保育Slasher】 生態作家 © 呂朗婷

常説文人多大話 !

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又或者是深入民心的小說、散文,對於理科背景的生態人來説,通通都是堆砌而來的虛假東西。

生態人講的是邏輯數據,腦裏面都是數、理、化,在他們眼中:生命是一串串糾纒著的去氧核糖核酸(DNA);愛情不過是荷爾蒙造成的生理反應;文字不是他們常用的符號。求學時,工作裡動物護理員、自然考察員又或生態攝影師,寫不出一手好字、好文章算是理所當然。

他們眼中似「豹」的「貓」就叫豹貓;耳朵「紅色」的鵯,就是紅耳鵯;樹葉細小的榕樹叫細葉榕、葉片對生的是對葉榕,「香港」有的瘰螈就叫香港瘰螈,是何等簡單直接,繪形繪聲。戴勝、藍眼淚、螽斯,這些名字是什麼玩法?點解要咁改?

重點是 「文無第一 」

在講求邏輯、溯源、演化、數據清晰的科普人腦袋裡面,對於甚麼托物喻人、誇張 、借景抒情等寫作修辭手法,不屑一顧。

同樣,文學人眼中那些用詞貧乏得只有好靚、好得意、好大的,都是科學怪人的語言,沒有深度,不夠內涵,總之就是不懂浪漫。

傳統上,科普人可以繼續在自己的專業世界,用自己專屬的科學語言、符號來書寫、溝通和作工。可是,今天環境污染嚴重,森林大火、海冰融化、水源污染等天災多方威脅,世界各地大量動植物正排著長龍,通往滅絕的時候,我們這些說保護自然是自己的使命,存在價值必須要忠於自己理想的自然生態保育人,以傳統方法包括養殖種植、觀察記錄、影像拍攝等,不能救牠們於水深火熱的時候,使用我們不擅長,但大部分人類看得懂的「文字」,似乎無可奈何但大勢所趨。

其實比起動物護理、生態調查等高門檻的保育專業工作,講求個人風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文字世界,雖然都有不少「正字特警」出來,批判我們錯別字太多、内容過份專門、上文下理不通、起承轉合不夠清晰。但我們用科學怪人的思維而得到的自然經驗,以通俗文字和編輯方法來表達,如香樂思的《歲時記》;劉克襄的《四分之三的香港》,就已經是一個嶄新角度。對於傳統以想像虛構出來的散文、小說,自然寫作 (Nature Writing)就已經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真實型文體

記實的文字

文學人沒有使詐,在文學世界裏環境 、動物、植物的功能,從來就是給作者寄情的東西,出現一些極具創意的主觀描述,就算是個人風格的一種。

例如,白居易〈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講的是小烏鴉喪失母親。但現實是,天下烏鴉一樣黑,外表沒有性別差異,詩人不是長時間進行烏鴉族群觀察的研究員,怎能知道死去的是母親而非父親?而所有烏鴉都是「呀、呀、呀、呀!」地叫,是根據那項研究說「啞啞」這叫聲代表悲鳴呢?但數千年來沒人質疑他的描述是不真不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修辭手法吧了。

又例如,杜牧在〈秋夕〉裡這樣寫:「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

讀者們都知道,裏面秋天夜晚的星空和螢火蟲都只是姑娘孤獨寂寞、不能入睡時心情的投射,螢火蟲是甚麼品種?發光模式如何?數量如何?甚至是不是真的有出現,都並不重要 ! 我們無需費煞思量。

可是,作為「寫真派」的生態作家,場景和物種之間的關係,當然不會亦不能弄錯。例如我們寫觀鳥的題材時,季節背景當然是選擇秋冬或春夏之間,正值候鳥南遷北返的時候。本地500多種雀鳥之中,單單過境遷徙鳥就佔了四成,其次冬候鳥佔了三成,加上兩成的留鳥,結果就有幾百種雀鳥可以寫。

但若果要在文章中交代觀賞「漂亮」的候鳥的話,對象就不能設定在年尾南遷回來的雀鳥,因為經過夏季生產育雛的辛勞,牠們的羽毛大都變得暗啞,外表亦不修邊幅。相對地,年頭北返前,換上一身亮麗的羽毛和長出用來只為吸引異性的奇特「婚羽」;春情煥發,隻隻都精神奕奕,再配上春天百花盛放,樹冒嫩萌芽,這個充滿動作、色彩、聲音的畫面,已經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寫作材料。

香港的冬候鳥 © 馬屎
香港的冬候鳥 © 馬屎

免費獲取香港生態圖鑑

馬屎與畫家呂朗婷合著《香港の怪生物》電子書,圖文並茂帶您進入奇妙的自然世界!

立即下載

神來之筆

作為全職的環保或保育工作者,由於工作需要,每天不是翻查相關資料,就是到戶外工作。四時變化,生物外表或行為的改變,耳濡目染,都成了生態人的日常。將手頭上的生態數據,第一身的感受,簡單寫寫

例如寫香港鬥魚,可以描述雄性香港鬥魚從口裏吐出一個一個的氣泡,安放在水面水生植物之間來作產房,然後以獨特的游姿吸引雌魚。當雌魚接受了,牠們又如何原地轉團直至雌魚排出魚卵,雄魚又立即在排出精液,讓魚卵進行體外受精。之後牠們會有10秒左右動作停止,重新游動後,雌魚會迅速游走,因為雄魚可能立即把她追打驅趕。雌魚離開後,雄魚會把魚卵逐一從水底帶上泡巢,完成後就在卵泡下守護並驅趕其他靠近的魚蝦。牠不時加上新的氣泡或仔細將從泡泡巢掉下的卵重新帶回泡巢,如是者維持數天,直至小月孵化。

雌雄兩尾鬥魚正繞圈游動 © 馬屎
雌雄兩尾鬥魚正繞圈游動 © 馬屎

這些魚類行為上的描述,有經驗的生態人不加思索便能清楚寫出。若再進一步描述泡巢旁邊的,是外來的鳳眼藍,還是本地原生的水蕨?水氹是在野外的氾濫濕地?還是在耕地裏的灌溉水溝?若果再解釋一下香港鬥魚的自然生境,為何被赤門海峽隔開的地理資料,又或是發現這種鬥魚的學者,把這種魚的物種改成「香港」 的動機。單是一個物種,已經是一個內容豐富,資料道地而又有趣味的自然寫作題目。

執筆時無須絞盡腦汁,扭盡六壬,見過的生物,當時環境、季節等影像,往往立體地無端從腦海中出現,然後不知為何又能在筆下生出文字。

雄性香港鬥魚正建造泡巢 © 馬屎
雄性香港鬥魚正建造泡巢 © 馬屎

文字是催化劑

出色的動物護理員,貼身照顧動物各種生理、心理需要,從而明白牠們的性情、思想、行為等鮮為人的知識。這些個人的體會,若果能夠清楚讓同行或大眾知道,對於提升社會的保育水平,必定會有幫助。

因此生態人若果可以將寫作變成橫向生出的另一種技能,然後成為媒體撰稿員、編輯或編劇,為專案或節目提供各種生態資料。在瞬息萬變的世代,讓媒體有根有據地創作出有趣味而真實的故事,令本來只能佔據眼球一秒半秒的自然事情,催化成為普通人都懂得欣賞、回味、討論的議題,結果必定能夠引發更強大的保育力量

有關【自然保育Slasher】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馬屎的話:「從事保育工作至今已經超過20年,現在是自然保育的『Freelance Slasher』 。這些年,差不多每一個崗位都做過。在世紀疫症肆虐全球,人類正停停、想想自己往後的生態角色的難得機會下,我加把勁,期望以經驗跟大家深入探討,期望工作賺錢同時,又可以檢視這些保護地球的自然『筍工』,如何達到目標,並從中去蕪存菁,改善技術提升知識,也算是『自肥地』繼續把這些工作做好。」

閱讀更多:【自然保育Slasher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