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塑膠
3 mins

全民出動 盤點超市用膠量

作者: 綠色和平
超市說減塑,應該從何說起? 要解決問題,必先由了解現況開始。我們多次向不同品牌的超市查詢其用膠量及種類,但他們普遍不願公佈,甚至聲稱沒有相關資料。超市「積極減塑」看來是一種姿態,多於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決定要查出他們的用膠數據,建立各大超市用膠情況資料庫。

超市膠包裝,52%自己加

超市品牌眾多,而且各區情況不一,單靠綠色和平難以掌握最全面的數據。可幸的是,希望推動超市減塑的又豈止綠色和平?我們在5月曾發佈關於超市用膠民意調查,發現近7成受訪者(69.7%)傾向光顧減用無謂包裝的超市。有見熱衷推動超市走塑大有人在,讓我們萌生集結公眾力量,與更多有心人一起完成調查的念頭。

在超市購物,不難發現不少塑膠包裝由他們自行加上,對塑膠污染可謂責無旁貸,不能推搪成供應商的責任。在六月中,我們與過百名市民一起組成「全民查膠隊」,到訪全港九新界12大超市品牌的逾百間分店,調查生果、蔬果、熟食及新鮮烘焙品四大類別貨品的用膠數量。

全賴過百名查膠隊隊員,我們在三星期內盤點了逾12,000件貨品,記錄了裸裝及有包裝產品的貨品數量,並仔細數有包裝產品用了多少層塑膠。結果發現,調查的超市貨品逾八成(84%)被即棄塑膠包裹,當中竟超過一半(52%)都是超市自行加上,額外製造大量塑膠垃圾。

哪間超市是「逼爆」堆填區的「幕後黑手」?

兩大超市惠康與百佳的自行包膠率分別為五成六及五成三,而且合共約440間分店,市場佔有率更超過一半,需就問題負上最大責任;而一田、AEON及city’super分店雖然較少,但自行包膠率亦超過四成,最高達七成三,無法卸責。為什麼超市的包膠率如此高?

結合數據及照片作分析後,我們總結到超市包膠三大問題如下:

1.自加無謂包裝已成常態

超市塑膠包裝分兩大類,第一種是是裸裝蔬果送到超市分店自行加上膠盤、果裝或保鮮紙;或在本地貨倉先加上超市自家品牌(如百鮮佳、首選牌等) 的包裝,再送往分店上架。這些百份百來自超市自行加上的包裝,無需透過與供應商協調才能解決。因此超市若要踏出卸第一步,淘汰佔五成多的自加包裝是最佳選擇。
除了過半貨品是超市自行包裝,查膠隊更發現不少包上包的荒謬情況,例如下圖的火參果,除了有供應商本身的膠盒保護,超市竟再額外加上膠兜和保鮮紙,這樣的包裝手法到底是為了什麼?

2.泛濫的獨立包裝

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近半的貨品(48%),被包上一層塑膠,當中不少都是令人摸不著頭的獨立包裝。根據查膠隊的觀察,發現不少超市也會為每一條青瓜、蘿蔔等加上一層保鮮紙,甚至本身有硬皮外殻的菠蘿、椰子也如是,這額外一層塑膠到底有何作用?仔細想想,這些都是本身要去掉外皮、洗淨才會吃進肚子的蔬果,又何需再加上塑膠,確保衛生呢?

3.欠指引,包裝「無皇管」

仔細分析同一超市集團的包膠率,會發現他們為同一款產品加上數量及種類不一的塑膠包裝。例如Fusion及Taste,同屬屈臣氏集團,後者的包膠率卻比前者高近一成半。
查膠隊亦發現,同一品牌的超市亦出現同貨不同包法的情況。有超市店舖以裸裝出售薑,但在另外兩家分店卻分別加上一層及兩層的包裝。

超市前員工透露,背後原因是欠內部清晰指引。當超市管理層對外聲稱會盡力「減塑」時,卻沒有訂下清晰指引或政策,例如訂立超市的用膠量上限,超市前線員工只能無奈地按慣常做法包裝。既然可以裸裝出售,不論是加上一層還是兩層的塑膠,都是無謂包裝,製造大量垃圾塞爆堆填區。

集合眾人之力,把超市用膠的概況查出來後,下一步該輪到超市完成他們的功課。 今個月初,綠色和平已經發信要求百佳、惠康、一田、AEON及city'super進行內部審計,仔細了解自己的派膠數字,然後向公眾公佈有根據的減塑行動計劃。我們且看哪一間超市願意鼓起勇氣,率先踏出關鍵一步?

各超市品牌用膠量的詳細調查結果:

附表一:超市品牌分店數目及包膠率

附表二:超市品牌分店數目及自行包膠率

  1. 分店數目是根據各超市品牌官方網頁資料及截至七月三十日的計算為準。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