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專題報導
3 mins

【2019年報專題】關於環保,我想說的其實是…

作者: 綠色和平

環境保護,重要的是各方的參與。回顧過去一年,找來 2 位曾與我們合作的行動者,以對談方式分享與您我一起走過的環保之路。

(M: Melody|K: Kin)

講起綠色和平,第一時間想起什麼?

M:跟綠色和平合作拍攝減塑真人騷之前,其實我已經是捐款會員了!綠色和平的獨立性,不接受任何政府、企業的資助,令我很深刻;相信機構的立場,能夠不受第三方影響,真正與市民同行,跟進大家關心的環保事。

K:畢竟自己先以行動者身份加入綠色和平,所以我會說是機構旗幟鮮明的直接行動模式。綠色和平成立之初,就是以行動掛帥(意指當年綠色和平創始人為了反對美國進行核試,駕船到核試海域拉起橫額抗議),成為了標誌和傳統,把重要的環保訊息,帶到大眾會接觸到的新聞報導、輿論焦點中,變相施壓政商界,也提升大眾的意識。

阿建曾參與綠色和平於2003年抗議中環填海的直接行動。 © Greenpeace
阿建曾參與綠色和平於2003年抗議中環填海的直接行動。 © Greenpeace

兩位都是山界中人、大自然的「重度用家」,以您第一身見證,現在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K:我上年登洛子峰時,與當地領隊聊天,他談及以前的冰川面貌十年如一日,小時候可以在穩固的雪地上與朋友捉迷藏;與現在因大氣候的改變,冬天越來越短導致地貌常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地更在上年 3 月錄得歷來首宗龍捲風,要知道龍捲風通常在陸上形成,例如常見於美國中西部的低地平原,在高地出現龍捲風,更見氣候反常的端倪。

我登山期間,每天都看到雪崩,駐營曾一日內便要移走,以免營地被融雪沖塌或淹沒。第一身的經歷,再次印證看似「虛幻」的氣候變化,其實已成為全球人類刻下必須應對的危機。

M:近年全球都多了行山客,特別疫情下,更多香港人出走山野呼吸新鮮空氣,令環境負荷越來越大。當我們不斷消耗大自然的資源,所謂的「隨心所欲」就成為問題。我曾在山上體驗很多極端天氣,深刻地感受到人類根本無可能抵抗大自然的力量:所謂「人類能夠凌駕大自然」,只屬錯誤觀念。

K:絕對是,這個世界是先有大自然,才有人類。沒有人類,大自然依然會存在,健康的環境卻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對待環境,人類更應該心存敬意。

M:這令我想起年前颱風山竹吹襲香港,過後我出門上班,嗅到強烈的草腥味,就像地球瀕臨死亡邊緣的氣息,其實香港人不用看新聞上的澳洲森林大火,就應該了解環境問題必須正視。

尋回初心,改變從何做起?

K:環保的事,很多時需要政府與企業願意肩負責任,現實是很多環保技術,因為科技和知識普及變得可能,例如德國、日本等地的回收措施、國際社會提出的源頭減廢策略,只在乎我們有沒有足夠遠見,願意投放資源確保社會可持續發展。這方面,我絕對認為政府、企業有責任「做多啲」。

M:除了希望政商界改變,個人行為的影響也極為重要。我相信,自身做的每個決定,其實就像投票一樣,您選擇一個無塑膠包裝的生果,等於投票支持無污染未來。最重要的是,選擇時更多思量所帶來的後果。

Melody指,考量到出國行山涉及碳排,也會思考旅程能否為其他人帶來更有價值的環保訊息,衡量出國是否必要。 © Greenpeace
Melody指,考量到出國行山涉及碳排,也會思考旅程能否為其他人帶來更有價值的環保訊息,衡量出國是否必要。 © Greenpeace

K:很同意 Melody 所講,個人的行為可以影響您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果效更可能遠超我們想像。例如尼泊爾近年多了登山團隊在當地淨山「執垃圾」,透過不同媒介讓人知道,其實您我都可以貢獻守護自然。

M:對的,抱持同樣的信念,我現在的茹素習慣,不限於一周一素食,而是更積極地,餐餐食素減碳,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希望帶起身邊人關注這個議題。環保不只是環保人士、環保組織的事,正如教育不應只是教師的工作;雖然「老套」,但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身體力行,這也是我們作為地球公民的基本責任。

相關標籤:

機構年報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