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2 mins

什麼是COP 25?它跟臺灣的我們有什麼關係?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12月2日即將召開的COP 25是什麼樣的會議?聯合國每年都有氣候變遷相關的討論,臺灣不是會議成員,我們為什麼要認識它?如果您關心全球是否能控制升溫於攝氏1.5度內,邀請您一起來了解什麼是COP 25。

國際上有多個與氣候變遷和環境相關的會議,似乎年年都會召開,它們究竟差別在哪?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即將在12月2日至13日舉行的第二十五屆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也就是俗稱的COP 25,對永續環境有什麼意義呢?為您整理出8個重點,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什麼是COP25。

1. 什麼是COP 25?它跟IPCC有什麼差別?

COP全名為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即締約國大會,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下歷史最悠久,規模也最大的氣候會議。自1995年起每年召開,以評估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今年是第25年,所以稱作COP25。

IPCC全名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於1988年成立,由聯合國召集,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致力向世界提供客觀、科學資訊,以了解人為影響氣候變遷的風險,包括自然、政治、經濟等面向,並提出因應方案等科學依據。

COP會議重點在於擬定氣候相關政策與協議,與會人士為UNFCCC成員國。IPCC則是由數千科學家與專家投入,發布研究報告並向120國政府提出專業氣候建議。

減低碳排放是全球緩解氣候變遷的首要目標。 © Daniel Müller / Greenpeace

2. 《巴黎氣候協議》跟COP 25有什麼關係?

大部分的人對《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比較熟悉的訊息,就是2015年所釋出「本世紀末以前,必須控制地球氣溫升高於攝氏2度以內,2030年的碳排放必須減少50%,2050年達到零碳排」,並且各國每五年必須檢討「國家自定減碳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而《巴黎氣候協議》就是從COP經過20年終於獲得的共識,五年檢討期在即,全球政府是否仍將氣候危機視而不見,就看此次會議結果。

IPCC於2018年提出新的研究報告,建議控制地球升溫於攝氏1.5度,如此目標能令1千1百萬人避免受到熱浪襲擊、6千1百萬人免於乾旱、1千萬人不遭海平面上升影響、以及保護無數動植物面臨絕種危機。各國紛紛重新立法和檢討過往設定的「國家自定預期減碳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INDCs),提出更積極減碳的目標。

為守護全球海洋生態與緩解氣候變遷,綠色和平呼籲設立南極海洋保護區。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3. COP25討論的重點有哪些?

今年會議重點將針對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所擬定的目標,訂定各國執行細節。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11月4日宣布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無疑是全球減低碳排放的一大打擊。

今年會議原本預定由智利舉辦,卻因當地局勢不穩,總統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以無力維安為由宣布取消主辦。所幸西班牙政府表示願意接手,會議也將如期舉行。雖然智利取消主辦,但智利早已鎖定談判題目,將集中在地球吸碳與供氧的最佳利器─海洋,因此今年稍早COP也被稱為「藍色COP」(Blue COP)。

然而,各國對海洋健康列入議程的反應不一,是否能確實討論仍是未知,甚至可能提出爭議性技術的發展,如海洋施肥(ocean fertilisation)和藍碳信貸(blue carbon credits)。綠色和平希望各國領導將重點放在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以實際約束企業與能源轉型等模式減少碳排,而非利用海洋作為政治談判與投資的籌碼。

  • 海洋施肥:將鐵撒入海中刺激海藻或浮游植物生長,促進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此舉仍有風險,如果海藻或浮游植物沉入海底,可能耗盡海中含氧量,甚至產生比二氧化碳危險的溫室氣體。
  • 藍碳信貸:企圖可購買藍碳信貸,資助容易受氣候衝擊的沿海社區抵禦災害,以及協助沿海復育工作,藉此抵銷企業製造的碳足跡。

海洋生物也可以固碳,通常被稱爲「藍碳」,可以幫助抵抗氣候變化。綠色和平認為應當保護海洋生物固碳的能力,但發展海洋施肥等人工增强藍碳的技術並不能有效解決碳排放,政府與企業應該把重點放在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實際地減少排放溫室氣體至大氣,才是根本減緩氣候變遷之道。

健康海洋不僅有助於調節氣候,更是孕育無數生物的家。照片為印尼巴布亞的珊瑚礁。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4. 臺灣無法參加COP 25,為什麼我們要關心?

臺灣雖然不是UNFCCC成員,但臺灣官方每年都會派出環保署帶領的團隊到現場,以「非政府」組織層級參與。

臺灣人均碳排放名列全球第25名,在 2018 年德國看守協會(German Watch)所公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裡,臺灣排名倒數第五,顯示臺灣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臺灣的地理環境屬於海島地型,如今已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應以《巴黎氣候協議》目標為基礎,積極擬定因應政策,落實氣候行動,減少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臺灣在能源技術和效率的成熟度,已足以製造、輸出許多再生能源所需的科技產品至多個國家,因此更應該將此技術應用於臺灣,盡速減少碳排放,對應氣候變遷。

5. 今年COP 25為什麼重要?

2020年的各國檢討在即,今年會議主軸重點將放在實踐目標與進度,避免各國開空頭支票卻無實際作為。氣候變遷逐漸惡化,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造成許多影響和損失,需要各國政府盡快做出改變。綠色和平希望各國在明年第一季,就能定出國家自定減碳貢獻(NDCs)目標。

6. 什麼是「碳市場」(Carbon Market)?

由於《巴黎氣候協議》向各國提出減碳需求,並要求提出減碳目標,但有些國家重視經濟與科技發展,認為降低碳排放有一定的困難度,不太願意確實地在政策中做出改變。因此出現「碳市場」(Carbon Market)的契機,也就是碳排高的國家,向碳排低的國家購買「排碳配額」,雖然數字上看起來是降低碳排,但事實上對氣候卻毫無幫助。《巴黎氣候協議》是否需在2020年前建立碳交易機制可能也將是討論重點,而綠色和平希望各國在2020年第一季度提交「國家自定減碳貢獻」,並做出實際減碳的承諾。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燃煤發電是目前急需淘汰的能源之一。 © Greenpeace / Sabine Vielmo

7. 綠色和平會怎麼做?

綠色和平一直扮演倡議者的角色,致力透過國際連結,派遣倡議專員參與每年聯合國舉辦的氣候變遷會議,向各國領導人積極遊說,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和策略,協助各國領袖擬定更積極的氣候政策,尤其盡快淘汰化石燃料能源,並透過行動,將公民的聲音反映給國際領袖。

綠色和平希望以COP 25作為施力點,為2020年的檢討成果做出最大化的政治施壓。訴求著重在氣候、生物多樣性、以及永續發展時程,包括土地生態對社會、經濟、以及民生安全的影響。因此綠色和平團隊將實際前往COP 25會場,把訴求帶入會議中,並持續為氣候倡議與捍衛公民正義。(延伸閱讀:IPCC警告:全球超過1/4土地陷入退化危機

8. 在臺灣的我們能怎麼做?

臺灣雖然並非UNFCCC成員,但為高氣候風險之海島,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暴雨、颱風等事件衝擊著經濟、民生、安全等切身問題。在臺灣的我們除了應關注COP 25,支持綠色和平繼續為氣候危機向各國倡議,也一起與綠色和平督促臺灣未來的領導者,具體做出因應氣候變遷的規劃,以及推動減少碳排放與能源轉型的政策。

綠色和平臺灣辦公室為永續能源上街頭倡議。 © Yu Chen-Wei / Greenpeace

環境的改變並非一蹴可幾,任何決定都可能影響數十億人的未來,因此需要您我長時間投入,站在永續地球的一端,為無法發聲的生態與人民,貢獻支持的力量。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