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3 mins

舒適還是省電?您其實可以一次擁有

作者: Greenpeace
在鋼筋混凝土建立起的都市叢林裡,如何從擁擠、車水馬龍的都會中,獲得好的生活或工作環境品質,同時有效率地降低對電力的需求、減少支出,想必是您我都在追求的答案。

「歡迎光臨!認識再生能源與節能辦公室,請由此進!」一文裡,介紹綠色和平如何藉著臺北辦公室搬遷至重慶南路一棟老房子的機會,實踐一座節能並運用再生能源的綠色基地。裝修過程中,除了與設計團隊密切討論需要的空間配置、室內風格之外,也徵詢了專家和工程師傅的意見。臺灣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先生也是顧問之一。

邱繼哲求學階段念過電機、機械、土木、生物環境,目前是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念過所有與房子有關科系的他,加上從小到大住過各式各樣爛房子,總總經歷,讓他很自然地投入了改造綠房子的領域。

本篇訪談,要藉由邱繼哲累積多年「診斷與改造房子」的經驗,期盼讓您了解到:節約能源與擁有舒適的居住環境不僅不衝突,還能相輔相成。

Q:如何為自己打造出節能又舒適的房子?

A我現勘過數百間的住宅或辦公室空間,無論哪種類型,回歸到房子的物理環境來探討就對了。只要確實做好兩個層面:隔熱與換氣系統,就能是綠房子。

隔熱與換氣是一體兩面。隔熱做得好,冷氣空調就用得省。早期臺灣人民經歷顛沛流離的抗戰,又因地理環境的關係,颱風、地震頻繁。為了耐震又抗颱,鋼筋混凝土一直是最常使用的結構,同時它也給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是比起木構或鋼構,鋼筋混凝土蓋出來的房子也最易蓄熱,可是臺灣法規卻不像日本有強制規定建築物需做隔熱。

鋼筋混凝土經過太陽光曝曬兩個小時,熱就會傳導進室內,外加人類活動、使用電器,都會產生熱量。現代人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再花筆費用安裝冷氣,降低室內溫度。我十年來的觀察是,80%的電都浪費在吹涼牆壁這件事。隔熱做好,不僅夏天能隔絕外部傳導進來的熱,冬季還能阻止熱散發,達到保溫效果。

綠色和平辦公室二樓西曬牆面,於玻璃窗外加裝竹簾遮光、內牆加裝隔熱層

最簡易又最省錢的室內隔熱方法,可將不要的棉被或衣服,設法固定在牆面上,像是替建築物穿上一層衣服。現在市面上的隔熱材質不外乎是棉絮、岩棉、玻璃纖維棉、羊毛等,所以用舊衣物來為房子隔熱可不是開玩笑。

另個重點就是換氣。想想看,人一天要吃進1到2公斤的食物,但不能不呼吸,肺部每天通過的空氣就有600多公斤,所以換氣相當重要。一個人每小時需要30立方公尺的換氣量。白天,換氣系統可將室內的熱空氣排出;晚上,再將戶外較為涼爽的空氣導入,隔天還能延後使用冷氣的時間。

綠色和平辦公室安裝的換氣系統管線。照片中銀色細管為進氣管、銀色粗管為空調風管

絕大部分的民眾習慣「開冷氣就關窗」,若緊閉窗戶又沒有做好換氣,一整天呼出的污濁空氣、電器排放的熱氣全留在室內,然後廁所濕氣到處蔓延,自然成為細菌、病毒、黴菌、塵蟎,還有其他小動物喜愛的繁殖地。小孩和成人的過敏反應很多都是因環境不良而引起。換氣做得好,保持環境乾燥,除了能減少使用空調冷氣,達到省電、節能減碳,細菌和塵蟎不滋生,自然減少醫療費用支出。

Q: 根據您多年改造經驗,有哪些大眾普遍缺乏的觀念或是誤解?

A以廁所為例,洗完澡後應把廁所門關上,藉著門下方的百葉進空氣、廁所風扇抽風。如此一來,濕氣才不會進到屋內其他空間,影響空氣品質。一個環境的通風是否良好,廁所的空氣品質可作為指標。

我國建築法規雖規定廁所若是無法設立窗戶,則得加裝風扇。不過一般設計師都將燈具與電扇的開關合併,燈滅了、風扇也關了,上完廁所後的臭味還來不及排除、洗手臺或毛巾還沒乾,濕氣續留,黴菌自然產生。但在臺灣,大家卻習以為常,以為廁所就是髒的、臭的、潮濕的。一個通風良好、沒有味道的廁所,竟然是種奢求!

住家兩個主要會產生污染源的地方,除了廁所,另一個就是廚房。

在廚房炒菜、開抽油煙機,這時若開了廚房旁的門或窗,空氣會走最短路徑循環,抽出去的油煙會迅速返回。應該關上廚房旁的門窗,由客廳開窗引進空氣,再由抽油煙機抽掉空氣,有進有出,空氣得以替換,這才是正確的通風路徑。可是在臺灣,廚房炒菜,在客廳聞得到油煙味,卻像是稀鬆平常的事,大家形容這是「媽媽的味道」,從空氣品質的觀點來看,這些油煙正是細懸浮微粒PM2.5。住家環境的通風路徑不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隱憂。

Q:都市裡的住宅,無法避免與鄰棟之間距離很近,戶外空氣品質也不佳,如何有更好的換氣效能?

A只要為換氣系統安裝過濾層就能解決。過濾可分三層,第一層阻擋顆粒較大的塵埃,第二層可過濾細懸浮微粒PM2.5、柴油車和汽機車的氮氧化物,第三層加裝活性碳,即可阻擋鄰棟排出的油煙或臭味。

黑色箱子內裝設的即是綠色和平辦公室安裝的過濾設備。

Q:您非常強調通風換氣的重要,但是加裝這些設備會不會很昂貴?

A如果呼吸是件很重要的事,且攸關健康和生命問題時,答案應該就很明顯了。事實上,安裝通風系統並不會比購買冷氣或清淨機來得昂貴。這些耗能的機器無法製造新鮮空氣,更不能濾掉電器產品或家具、建材等散發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民眾呼吸的依然是室內重複使用、甚至有毒的空氣。因此省電要省在對的地方,若家家戶戶做好通風、換氣,自然可以減少開冷氣、開空氣清淨機的機會,用電量就會降低,也就無需年年聽到政府要限電的消息,減少很多國土安全的風險。

Q:民眾為了有更節能、舒適的居家或辦公環境,卻得自己動手再「二次改造」,是否意味著,源頭如政府規範、以及規劃設計建築的專業者們,在環保概念上欠缺了什麼?

A生活在都市裡的每個人,辛勤工作努力賺錢,無非就是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良好的居家品質,但是大眾對環境知識普遍不夠充足,政府也沒有善盡宣導和制訂良好的法規,以致現在建築物內,必須使用許多耗能的設備來達到舒適度,但這樣的舒適,真的是健康、節能的嗎?

我現勘過很多住宅,發現專業者,像是設計師和施工單位普遍沒有換氣的正確觀念,所以裝修的廁所幾乎沒有一個及格。以日本為例,他們法規強制規定換氣,每個空間,每小時要換掉屋內一半的空氣量。可以留意日本飯店的廁所風扇是沒有開關的,一直在運作排氣。

政府喊著「節能、減碳」,追根究柢其實是同一件事,但在臺灣,節約能源由能源局負責,減碳又是環保署管轄,關於建築構造之事的主管機關則是營建署。臺灣的政府單位只要跨部門就沒有交集了。只要關乎人民健康的事,政府就該制定管理辦法,帶頭將基本的事情矯正到正確方向,從源頭阻止目前詭異的用電循環,民眾也能省去二次裝修的花費。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