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

為什麼臺灣不需要核四?除了核能還能用什麼發電?

作者: 綠色和平專案經理 古偉牧

「核四可以減碳,又可以供電,為何綠色和平不支持核四?」這是不少臺灣民眾的疑問,但綠色和平認為在重大的基礎建設上,涉及層面複雜且長遠,絕不可以過於簡化討論;就如您我對於每日補充水分的來源,也會依照個人需求作出選擇。對於影響層面廣大的能源需求,更應謹慎考量電力來源背後的時間成本、經濟效益,以及後續可能衍生的環境問題。

口渴考慮喝什麼,首先當然要先知道有多少預算,如果有無限預算,也無健康疑慮,什麼選擇都可以,但可惜現實世界並非如此。當手中僅有有限預算,就得好好考慮選擇哪種飲料最能解渴,到底是該選擇眼前這瓶核四汽水,還是有其他選項更加適合。

為核四而放棄的機會成本

同樣道理,除非臺灣政府有無限資金,否則在經濟學上,評估應否支持續建核四,首先就要知道因選擇而放棄的最高價值選項(Highest value option forgone),即是機會成本。簡而言之,即是如果不花費新臺幣 800 億元用來續建核四,您我可以換到什麼更有經濟效益的選項。

以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臺灣政府若能集中資源,加速發展再生能源,不僅可比核四更快彌補短期用電缺口,更可減少碳排與空氣污染,減緩氣候變遷。
以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臺灣政府若能集中資源,加速發展再生能源,不僅可比核四更快彌補短期用電缺口,更可減少碳排與空氣污染,減緩氣候變遷。 © Greenpeace

如果用在節電?以經濟部工業局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計畫,於 2017 至 2019 年間節電的 10 個項目計算,包括:空壓機多機連鎖、空調冰機汰舊更新及智慧化監控、落實區域用電自主管理、導入 ISO50001 能源管理系統、釐清水洗機內部電力接線等,共花費新臺幣 4,827 萬元。一旦全民選擇續建核四,就等於放棄了 16,573 個節電項目,這些節電項目可使每年節電量達 324 億度電。

800 億預算,若用在續建核四,每年可提供 210 億度電,每年每度電的平均價格為 3.8 元;而節電措施每年每度電卻只要 2.5 元,節電比核四的 CP 值更高,更有效解決臺灣缺電的問題。明明納稅人擁有更好的能源選擇,但續建核四卻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與其將 800 億預算挹注在續建核四上,不如發展節電設施,更能有效解決解臺灣的能源需求,比起核四更具有經濟效益。

被核四偷走的十年

回到補充水分的例子,除了考慮喝什麼,其次也要評估有多口渴。臺灣減碳及供電的需求都非常迫切,減碳進度因疫情才勉強達成 2020 年減 2% 的目標,而電力供應更在 2021 年多次因為機組歲修、人為操作等問題而出現供電吃緊,甚至跳電的情況。2025 年能源轉型的目標已迫在眉睫,但續建核四所需的時間,無論是台電的官方預測,以至參考國際續建核電的先例,均證明核四不可能在 2025 年前完成。所以,核四根本無法因應臺灣現今用電的急迫性,支持核四,也等同要求民眾至少得忍受高碳排、高污染,及缺電的情況至 2030 年。

圖為臺北福德坑「能源之丘」太陽能公園。
圖為臺北福德坑「能源之丘」太陽能公園。 © Anders M Jacobsen / unsplash.com

現在口渴,但卻要等 10 年才有水可喝,這是絕不可行的。考量時間成本,臺灣應該選擇建設時間更短的節能設施,或者是再生能源。能源局規畫未來太陽光電於 2026 至 2030 年,每年新增 1GW,離岸風電則是 2026 至 2035 年間,每年開發容量 1.5 GW。換句話說,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在 2026 年後,每年的發展規模就等於是一座核四。重要的是,可能這些能源都比核四更快完工,真正快速回應臺灣的電力需求。而且,這還沒有包括地熱等,其他臺灣正在發展的再生能源。

沒有企業承擔的風險

坊間所聞的「重啟核四」看似簡單,彷彿按個按鈕,核電廠就能開始運作,然而事實絕非如此。實際上,核四根本沒有完工,公投後也並非立即可用。核四議題,絕不只是買不買汽水而已,而是要不要繼續興建這座汽水廠。

這也是再生能源比核四勝出的地方,臺灣絕大部份的再生能源,甚至天然氣發電都已經有私人廠商投資,當企業挹注資金並自行承擔風險,到真正成功發電、售電給台電時,才賺取利潤,期間再生能源的開發成本由企業買單,並不會轉嫁到民眾身上。

但核四,卻是拿人民的稅收去建造,所耗費的成本由全民共擔,如果發不出一度電,賠的就是民眾。

核四從 30 年前動工至今,已經砸了近 3000 億的政府預算,卻仍然有人不願認賠殺出。就像考慮喝什麼飲料解渴時,竟然建議用自己的錢和 10 年時間去興建汽水工廠,而非選擇其他由企業投資及承擔風擔,或更加多元、健康的飲品選項。

綁架三代人的決定

考慮喝什麼,當然也要思考這杯飲品可以喝多久。核四是一個使用期非常長的基建,其發電期將會是 60 年,甚至有說可延期至 80 年,若後代想要中途停用,就會令平均發電成本大幅提升。假使決定續建,並重啟核四,在一切平安運作的前提下,臺灣將會由 2030 年代開始使用核電至 2090 年代,甚至 2110 年代。

臺灣目前的4座核電廠均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與人口稠密的臺北市直線距離不到30公里,《華爾街日報》更將臺灣4座電廠列為最危險等級。
臺灣目前的4座核電廠均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與人口稠密的臺北市直線距離不到30公里,《華爾街日報》更將臺灣4座電廠列為最危險等級。 © Greenpeace

如果核四是一個零風險的基礎建設,使用期非常長當然有其優勢。但偏偏核四作為一座核電廠,從過去核災經驗證明並沒有預警機制,包括三哩島、車諾比、福島都只是在災後分析才掌握原因。在核災發生前,上述三座核電廠的安全執照審查都全數合格。所以,續建核四這個決定,影響的絕對不只是我們這個世代,而是未來數個世代的臺灣人都需共同承擔的風險。

如果因為現在口渴,決定未來 60 年、80 年的飲品選項,若選擇一款汽水曾有三次食物中毒紀錄,這不是衝動,肯定就是魯莽的決定。

無處可放的核廢料

核廢料依照污染程度不同,分為低階、中階、高階三類,其中危險性最高的高階核廢料,至今仍沒有一個國家地區可以有效解決。
核廢料依照污染程度不同,分為低階、中階、高階三類,其中危險性最高的高階核廢料,至今仍沒有一個國家地區可以有效解決。 © Greenpeace

考慮喝什麼,當然也要考慮喝完飲料後對身體甚至環境的影響。喝汽水,排泄出來的沖馬桶就好了,但核四的核廢料,卻始終是無法處理的問題。至今全球仍未有任何一個完整可運作的核廢料處理方案。較有進度的地底深埋設施位於芬蘭安克羅(Onkalo),但截至 2021 年中,該設施仍未通過芬蘭的監管機構 STUK 審核;至於核廢料循環再用的提煉技術,哈佛大學則評估未來數十年都不會具備經濟效益。回到臺灣,核二廠 1 號機由於核廢料貯存池爆滿提前停機,而全臺累積的核廢料問題始終懸而未解,至今仍無地方政府表示願意儲放。

全球正在衰退的汽水和核電

在全球低碳能源的比較中,自 21 世紀開始,如下圖所示,使用核電的占比就由 50% ,持續下降至近年約 25%,而再生能源的占比則持續上升,逐步搶佔核電市場。臺灣核電的占比亦如是,總發電占比持續下降至近年的 10% 左右。如同全球飲品市場一樣,各類型的健康飲品正在取代汽水。

自21世紀開始,全球使用核電的占比由50%持續下降至近年約25%,與此同時再生能源的占比則持續上升。
自21世紀開始,全球使用核電的占比由50%持續下降至近年約25%,與此同時再生能源的占比則持續上升。 © UNECE

這其實不是什麼人、什麼機制支不支持的結果。反而是在 21 世紀,社會上已經有比核電更安全、更永續、更經濟、更快的能源選項,大家根本不用再選擇核電的自然結果。臺灣卻仍有一派人固守 30 年前的觀念,認為核電才是可靠能源。

回到核四公投,我們真的需要一座還沒蓋好,公投結束也無法立即使用的核四電廠嗎?其實臺灣現在明明有比核四更好的選擇,包括投資在 CP 值更高的節電上,或發展時間更快的再生能源上,以及優化除能設備,偏偏就有人推動拒絕這些選擇。就像口渴時,卻叫你自己用新臺幣 800 億元和 10 年時間,興建汽水廠,以便在 2030 年後的 60 年每天都喝隨時會食物中毒的汽水,還要自己處理其後衍生的所有問題。你會支持這樣的「核四汽水」嗎?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核能再生能源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