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1 min

別再用「生物可分解永續杯」搞減塑假動作,統一超商應導入循環包裝

作者: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主任 張凱婷

減少塑膠使用、打造友善環境的消費環境,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但是若方向正確,政府、企業與消費大眾,仍能攜手一同抵達;但是若知道方向錯還是故意走錯路,以華麗不實的環保口號誤導民眾,明知故犯仍不願承認,我們的環境有辦法承擔繼續走錯路的下場嗎?

早從 2019 年開始,綠色和平便已針對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使用氾濫問題,跟包含統一超商在內的主要零售通路積極展開溝通,唯有從源頭導入循環包裝的模式,才能達到真正減量,而針對生物可分解塑膠這種定義模糊、消費者認知不完整的材質,應該保持嚴謹的態度,企業應至少做到「自主回收、資訊透明」,讓消費者能清楚知道這些材質現階段在臺灣,也僅有被焚化的結果;而企業更不應該再繼續宣稱採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即為環境保護、給予消費者不實的認知。

綠色和平進行實驗,把零售通路使用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放在土壤或海水中,觀察60天後是否出現分解現象。
綠色和平進行實驗,把零售通路使用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放在土壤或海水中,觀察60天後是否出現分解現象。 © Greenpeace

針對生物可分解塑膠產生減塑亂象、誤導消費者的問題,綠色和平取得通路常用的 PLA 包裝(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一種),於今年 1 月展開掩埋實驗,我們於 1 月 8 日開始將PLA產品放置於三個實驗箱;於 3 月 3 日,發表初步實驗結果,同時發佈《破解「生物可分解塑膠」- 定義,生產,使用以及終端處理》報告,並持續實驗並定期觀察變化,於 9 月中與聯合報發表專題,同時環保署也表明,目前臺灣無法從回收系統處理生物可分解塑膠,會加重末端回收的壓力。

在綠色和平發佈報告以及實驗結果之前,即知會包含統一超商在內的主要零售通路,期能安排會議,深度溝通生物可分解塑膠之疑慮,統一超商針對綠色和平多次提醒生物可分解塑膠之疑慮、應至少做到「自主回收、資訊透明」的提醒。

統一超商推出「生物可分解永續杯」
統一超商提出「2050 無塑消費」、要逐年降低一次性塑膠占比,但是沒有任何產品改成循環包裝,推出更加令大眾混淆的「生物可分解永續杯」。

統一超商於今年 6 月提出「2050 無塑消費」、要逐年降低一次性塑膠占比之時,綠色和平公開給予肯定,也開啟持續監督追蹤統一超商落實減塑的工作,確保統一超商走在正確源頭減量、改用循環容器的方向,確實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而非僅以「輕量化」、「改成替代材質」、「強調可回收」等作為,對於源頭減量毫無幫助,卻聲稱自己在減塑。然而,統一超商旗下沒有任何商品改用循環包裝,反而於 7 月底推出「生物可分解環保永續杯」,聲稱可在一般環境中分解,建議最佳使用期限2個月,如此短的使用期間,引發許多消費者疑惑這樣是否真的是真環保,更引出其他團體呼籲民眾審慎思考、破除迷思 。綠色和平也實際取得此商品,將其埋入土中,追蹤 2 個月挖出,卻發現商品完好如初,不禁令人擔心到底統一超商說的「可在一般環境中分解」,是要多久,又要在多特定的環境下才能分解呢?而且,一個要在特定環境下才能真的分解產品,不需要更嚴謹的說明嗎?統一超商身為零售通路龍頭,每年使用超過三億個一次性飲料杯,不盡快擴大循環杯的方案,反而促銷一個僅能使用 2 個月的杯子,這樣真的比較環保嗎?

統一超商喊出美麗的無塑口號,但不僅沒有從源頭真的減量,反而倒退路,推出更加令大眾混淆的「生物可分解永續杯」,如此的漂綠行為,若不嚴正指出,僅會在減塑、源頭減量的進程上一再拖慢,臺灣無法承受繼續走歪路的後果。要真正達到對環境以及對人類社會都有益的改變,統一超商應努力朝淘汰一次性包裝、向循環包裝變革,以改變人們體驗便利的方式。

 

延伸閱讀:

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其實是...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