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3 min

【氣候變遷教育專欄】你參加過環境教育講座嗎?老師、學生、校園邀約背後的目的?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變遷教育專案負責人 黃尚卿

綠色和平長期耕耘環境工作,時常收到學校、企業等團體的講座邀約,自 2020 年底,專為青年設計的 Green Future 專案啟動以來,來自中小學處室單位、大學相關科系、老師或社團的邀約更是如雪片般飛來,究竟校園講座能夠為環境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專案團隊又從中觀察到什麼樣的環境教育契機?

綠色和平自 2020 年底啟動 Green Future 氣候變遷教育專案以來,經常收到學校的講座邀約,經驗累積下來,我們發現不同單位或層級的邀約,代表著不同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環境教育任務」、「教師自主發起」以及「同學主動學習」三種。場地、人數會隨著目的不同有所改變,教學效果往往也會有顯著差異。

由上而下,協助完成校園環境教育任務

2022年3月,綠色和平「氣候變遷教育專案」獲邀前往大直國中,為校內師生進行環境教育講座。
2022年3月,綠色和平「氣候變遷教育專案」獲邀前往大直國中,為校內師生進行環境教育講座。 © Greenpeace / Chong Kok Yew

當學校有環境教育或公益活動時數需求時,會向外部團體尋找資源。通常這一類的「環教任務」邀約,由於教師身處在龐大校園業務量與課業壓力之下,傾向直接將我們帶到整屆同學或甚全校面前,由我們對學生演講,提供環境教育的服務。

這樣的演講場合因為人數眾多,通常是在學校禮堂或活動中心舉行,是能夠與廣大教師、同學進行環境教育的機會。然而也因為人數過多、實體距離遙遠、場地回音大、互動機會少,同學注意力較容易發散,比較難與師生進行深入的討論與互動。而小班級的場合,雖然沒有大場子演唱會般的情境,可以對話的人數較少,但互動機會多、可以增加討論,大家聚焦議題的能量和續航力也較強。

教師發起邀約,結交環境教育的盟友

除了動輒百人參與的大型校園講座,綠色和平也會應教師邀請,在班級上為師生做更加深入的專題分享及互動。
除了動輒百人參與的大型校園講座,綠色和平也會應教師邀請,在班級上為師生做更加深入的專題分享及互動。 © Greenpeace / Annie Huang

相較於「環教任務」,「教師邀請」型的邀約,則通常是某科老師由於個人教育需求或興趣,邀請我們到教室內,與同學們針對某項環境議題進行交流。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教師們通常也親力親為,在現場一同討論、學習,甚至製作學習單或延伸教材。

例如前些日子我們收到一位老師的邀約,該名老師對於減塑和氣候變遷很有感,想要在學校辦無塑園遊會,無奈因為便利性、可行性、成本等考量,尚未得到校方與其他老師的支持,也無法延續對環境議題的討論。

因此,老師靈機一動,邀請我們走進校園,與學校老師們分享「塑膠、氣候與校園」的關聯。因為儘管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對環境議題感興趣,但是當話題來到地球環境的現況,與孩子們的未來時,教育第一現場的老師們又如何能忽視呢?

這是一場典型由「教師自主發起」的分享邀約,而且對象不是學生,是老師的同儕。藉由這次的機會,我們不僅看見教師在校園內推動環境議題面臨的挑戰,更因此結交了許多環境教育的盟友。

為主動學習的學子,提供環境教育資源

2021年,北一女8位學生在參訪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後,主動發起增設循環杯系統的倡議行動。綠色和平「氣候變遷與環境教育」專案負責人黃尚卿(中)一路陪伴北一女同學,討論推動循環杯的執行進度和細節,最終成功推動臺北市政府於中正區引進循環杯服務。
2021年,北一女8位學生在參訪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後,主動發起增設循環杯系統的倡議行動。綠色和平「氣候變遷與環境教育」專案負責人黃尚卿(中)一路陪伴北一女同學,討論推動循環杯的執行進度和細節,最終成功推動臺北市政府於中正區引進循環杯服務。 © Greenpeace

還有一種演講,是「同學主動」,這也往往是最令人期待、最難得的一種邀約。包含環境社團、新創社團、班聯會、或由個別同學聯繫。這類同學的理想和理念雖然在校園中不是多數,但他們的自主性強、學習欲望高、對議題的行動力往往令人敬佩。

然而每個學校和不同社團所能獲得的資源差異很大,並不是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為環境理想行動的資源。因此綠色和平總會告訴他們,不論「幾年級」、「你在哪裡」、「想做什麼」、「需要什麼」,只要與我們聯繫,Green Future 就會盡可能帶著環境教育的資源出現。

不論邀約目的或動機為何,綠色和平都希望不遺落任何一位有機會接觸環境議題的人;期待同學或老師不被資源侷限;更盼望每一個懷抱理念卻感到寂寞或無力的人,找到盟友。

畢竟,最困難的不是一個人展開行動,而是如何說服身邊的社群或人們動起來,一起行動。因此當老師願意成為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推手、當同學願意成為氣候行動的種子時,Green Future 也不遺餘力,與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為下一個世代的未來,實踐願景。

#GreenFuture #氣候與環境教育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