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

越來越熱!什麼是熱浪?氣候變遷會對您我造成哪些「熱傷害」?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在全球暖化下,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發,各地氣溫屢創新高,更時常可見「熱浪」來襲的新聞。什麼是熱浪?會帶來哪些影響?高溫又會造成哪些「熱」傷害?您我能夠如何應對?

什麼是熱浪?

「熱浪」(Heatwave),是指氣溫高於當地的氣候平均值,且這些異常高溫天氣持續出現一段時間。不同地區有不同氣候特點,所以要超出正常氣溫多少度和持續多久才能稱為「熱浪」,全球並沒有一致的定義。

雖然各國對於熱浪沒有一致的定義,但能夠確認的是,氣候變遷與異常高溫的關係密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 Friederike Otto 表示,燃燒化石燃料和森林破壞已經向大氣釋放足夠多的溫室氣體,從而增加乾旱、洪水、野火和熱帶風暴的頻率和強度,「毫無疑問當談到極端高溫時,氣候變遷完全改變了遊戲規則。」

燃燒化石燃料和破壞森林,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遷,從而增加乾旱、洪水、野火和熱帶風暴的頻率和強度。
燃燒化石燃料和破壞森林,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遷,從而增加乾旱、洪水、野火和熱帶風暴的頻率和強度。 © Paul Langrock / Greenpeace

氣溫過高將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

最近 30 年內,臺灣的平均氣溫以每 10 年上升攝氏 0.18 度的速度增加,2020 年 7 月 24 日中央氣象局臺北站更測得攝氏 39.7 度,打破設站 124 年以來的高溫紀錄,2021年 3 月 30 日更是高溫燈號最早發布的一次。

隨著天氣日益炎熱,因熱傷害而就診的民眾數量也大幅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20 年有 2,763 人次曾因熱傷害而就診,10 年間成長 85.8%

2021 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極端溫度與人體健康」線上座談,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玉純表示,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機制,已經不是單一風險,而是複合式的風險

例如:極端高溫不僅會影響呼吸道及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改變地面臭氧和空氣懸浮微粒物質的濃度,增加呼吸道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經歷氣候災難更可能對心理造成創傷。

綠色和平小教室

什麼是「熱傷害」?

環境中的溫度及濕度會對人體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當外界環境的溫度比體內溫度高時,身體藉傳導及輻射散熱的效果變差;或是濕度過高,不利人體排汗及散熱時,容易發生「熱傷害」。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 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屬於高危險族群。

近年異常高溫,導致糧食、能源、公衛、生態危機

持續暴露在高溫天氣除了會引致熱衰竭,也會使一些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惡化,造成人命傷亡,此外,熱浪會增加城市的供電壓力,也可能令農作物歉收,造成社會經濟方面的損失及糧食危機。

2019 年歐洲多國經歷二次熱浪襲擊,法國南部在 6 月出現攝氏 46 度高溫,造成 567 人死亡;7 月時在法國、荷蘭和比利時則皆有攝氏 40 度以上的高溫,造成約 1,600 人喪生。這兩波歐洲熱浪還間接造成西班牙和俄羅斯發生野火加速格陵蘭冰床融化、歐洲各國鐵路因鐵軌膨脹變形而減班或停駛。

2020年8月,法國出現熱浪乾旱,乾枯的樹葉、土地和樹木,顯示生態受到的衝擊。
2020年8月,法國出現熱浪乾旱,乾枯的樹葉、土地和樹木,顯示生態受到的衝擊。© Denis Meyer / Greenpeace © Denis Meyer / Greenpeace

2022 年 3 月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地區出現罕見熱浪,最高平均溫度達到攝氏 37.78 度創下 122 年來新高,新德里更連續 7 天溫度超過 40 度,並在 5 月 17 日測得 49 度高溫。除了導致作物歉收、能源供應短缺、數十人中暑身亡以外,就連鳥類都因脫水而掉落地面,生態面臨危機

綠色和平印度辦公室根據 IPCC 最新報告內容,進行熱浪趨勢評估,並發布報告,專案經理 Avinash Chanchal 強調:「熱浪對公共衛生和經濟來說是致命的,更使生態系統處於危險之中。我們已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些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遷有關,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只會使氣候威脅發生得更加頻繁、劇烈。」

印度遭遇熱浪,最高平均溫度近攝氏38度,創下122年來新高,新德里更連續7天溫度超過攝氏40度。
印度遭遇熱浪,最高平均溫度近攝氏38度,創下122年來新高,新德里更連續7天溫度超過攝氏40度。 © Kapil Kajal

Chanchal 也建議印度政府,在城市的長期規劃中,​​必須提供並保持足夠的綠地,包括屋頂園藝、社區花園、公園、迷你森林、路樹等。而減少碳排放、發展再生能源、逐步化石燃料及燃油車,是應對氣候變遷和保護公眾健康,最實際也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全球升溫將對臺灣造成哪些衝擊?

氣溫升高除了在歐洲及印度引發諸多傷害,也會對臺灣造成衝擊。根據臺灣科技部團隊研究,全球暖化將對臺灣農林漁業、降水型態、氣候災害、公衛健康等面向造成諸多影響,使臺灣氣候風險增加,必須妥善規劃並執行調適政策以因應風險,提升氣候韌性。

升溫2度,將衝擊農漁林業產值

在升溫攝氏 2 度的情境下,水稻將出現明顯減產情形,以二期作的平均減產程度尤為明顯;受溫度影響甚鉅的養殖漁業也會因暖化影響產值;對於夏季升溫敏感的高山森林植群,以高山灌叢與鐵冷杉森林為例,到了本世紀末,適合其生存的面積將減少 50%,也可能影響高山生態系。

降雨型態改變,乾旱、水患頻率將增加

全球暖化也將導致未來侵臺颱風機率降低、降雨型態改變,而極端降雨的強度及頻率則可能增加,導致乾旱、水患等災害的發生頻率與強度攀升,山坡地的崩塌率可能因此略微提高;集水區河川流量豐枯差異則變大,可能增加未來春季 ( 2 至 4 月)的乾旱風險。

2021年上半年,臺灣經歷百年大旱,造成全臺停灌補助近新臺幣70億元,水情亮紅燈,也使臺中、苗栗等地自2021年4月起實施供五休二的停水措施。圖為連日缺水導致乾枯的日月潭。
2021年上半年,臺灣經歷百年大旱,造成全臺停灌補助近新臺幣70億元,水情亮紅燈,也使臺中、苗栗等地自2021年4月起實施供五休二的停水措施。圖為連日缺水導致乾枯的日月潭。 © Greenpeace

風暴潮、海平面上升威脅西南沿海

由於暖化後颱風增強,將增加沿岸風浪及暴潮衝擊。在升溫攝氏 2 度與 4 度情境下,臺灣周邊海域的海平面可能上升 0.5 及 1.2 公尺,導致西南沿海的部分低窪地區被淹沒。

病媒蚊北移、空污加劇增加健康風險

氣候變暖,將使埃及斑蚊向北延伸、擴增分布範圍,導致登革熱發生風險上升;由於升溫後風速下降,冬季空氣品質不良日數也有增加趨勢,影響全臺公衛健康。

全球升溫不只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更會對環境、民生經濟及生態造成沉重負擔,為了使您我及下一代擁有豐饒宜居的家園,全球產業必須轉型為更加友善環境的永續循環經濟,各地政府則須制定、落實更完善的氣候因應政策。綠色和平將持續在全球推動企業與政府落實減碳政策、全面淘汰化石燃料、轉用再生能源、保護自然生態。在這關鍵時刻,守護地球家園的行列,亟需有您加入!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