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

青年有話說!受氣候變遷影響最深遠的世代致臺灣的話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22 年 9 月,綠色和平與歐洲經貿辦事處共同推廣氣候行動週,走入全臺 5 所大學,邀請超過 180 位青年學子分享對於環境現況的感受,響應全球青年氣候行動。其中,氣候變遷是許多人都關注的議題,更有同學認為青年力量,可以是減緩氣候危機的關鍵。青年也許年少,卻可能更關心天與地。這些學生對於氣候及環境有什麼想法?又有哪些建議及呼籲?

鄭中誠:未來的地球是我們的,大家一起努力就沒有那麼困難

早在與綠色和平合作舉辦校園活動前,鄭中誠已是政大環境社團「Green24 永續社」的成員,與社員們一起在校內推廣環境意識。就讀法律系三年級的他曾擔任社長一職,目前在學生會則擔任永續部的部長,在此次的「未來主張!氣候語音備忘錄」活動中,他也參與了錄音,分享對氣候變遷的關注。

回顧自己開始關心環境議題的契機,中誠表示:「可能我是個容易受影響的人吧,在 12 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如同幽魂不斷出現的『氣候變遷』,真的影響到到我,開始發現它很急迫,而且關乎我們的未來,因此就投入了。」

參與政大「Green24 永續社」的鄭中誠認為,青年面臨較多的氣候變遷損害,為氣候發聲是重要的事。
參與政大「Green24 永續社」的鄭中誠認為,青年面臨較多的氣候變遷損害,為氣候發聲是重要的事。 © 鄭中誠

在參與環境社團的過程中,中誠看見許多讓他佩服的環境工作者,不僅跳脫了過去「文科」、「理科」的思考限制,也看到自己能做的事。

中誠認為氣候變遷是全人類、系統性的問題,無法靠單一專業解決,需要結合各個領域共同努力。「如果你現在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可以先找到身邊正在努力或是想努力的夥伴,一起開始了解環境議題、開始行動。你會發現你的『氣候效能感』增加了,改變是會發生的,真的。」

中誠也表示:「畢竟未來的地球是我們的,我們也將面臨比較多的氣候變遷損害,所以發聲的重要性是理所當然的。我會願意走出來除了了解到氣候變遷的急迫性,也是認識了一個堅強的團隊,Green24永續社。大家一起努力,事情就顯得沒那麼難以完成了,也希望臺灣能儘快開始制定更積極的氣候政策。」

陳欣:兼具傾聽、溝通與行動的能力,讓氣候議題被社會看見

臺大「氣候行動社」由一群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臺大學生組成,致力推動氣候變遷與永續的議題。與政大的鄭中誠一樣,同樣關注環境議題許久的,是臺大氣候行動社的社長,陳欣。

臺大「氣候行動社」的陳欣期待自己與同儕在氣候運動中,可以兼具傾聽、溝通與行動的能力,串連社會每個角落。
臺大「氣候行動社」的陳欣期待自己與同儕在氣候運動中,可以兼具傾聽、溝通與行動的能力,串連社會每個角落。 © 陳欣

因為小學時看了《看見臺灣》紀錄片,成為陳欣關注環境議題的契機。剛開始推廣永續議題時,陳欣認為在生活中實踐環保行動是很簡單的事情,先從順手關燈關電扇,再到使用環保餐具,以及一些落實減少廢棄物的消費習慣,這些都很容易執行,沒想到有時候仍然得不到回應的情況。

這樣的狀況一度讓她感到有點挫折,後來她換位思考,仔細想想每個人的生活情境不同,齊頭式地要求大家馬上全部改善也是有困難的。「因此現在我會分享更多元的環保行動,希望大家先從對自己最容易的開始做起。」

當問及「青年發聲」重要嗎?陳欣毫不猶豫地回答:「很重要。」

為什麼重要?這不僅在於青年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更為長期深遠的一代,更是因為青年有強烈的行動力與使議題擴散的能力,能讓氣候議題由下至上地被社會看見。陳欣舉自己為例:「我是大學的時候想了解文本與現實的差異,實際行動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況,因此參與了 TWYCC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抗暖大遊行。」

持續參與氣候運動,陳欣期許自己和同儕在運動中,可以兼具傾聽、溝通與行動的能力,能夠串連社會的每個角落;也期待臺灣民眾能將環境意識化為行動,政府及企業則能夠與時俱進地轉型,並且顧及社會現況,不落下任何一個人。

顏于婷:每個年齡層,都可以為環境及氣候帶來有益的影響

就讀中正大學資工所的顏于婷認為,青年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雖然遠不及制定法規的大人,卻可以成為讓社會大眾關心氣候變遷的催化劑。
就讀中正大學資工所的顏于婷認為,青年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雖然遠不及制定法規的大人,卻可以成為讓社會大眾關心氣候變遷的催化劑。 © 顏于婷

第一次參與綠色和平活動的顏于婷,目前就讀於中正大學資訊工程所。

過去,于婷也曾在社群文章或新聞媒體上看到環保相關的議題,但通常看過或留下評論後,就結束對議題的關注。這次透過「氣候語音備忘錄」活動,讓她有了再次關注環境議題的機會,她認為,可以藉此重新審視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傷害環境的舉動,是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只要多一個人做到這些友善環境的行為,即使只是一小步,都一定會對環境保護帶來更多正面效益,所以不論是青年或是其他年齡層,都可以為環境及氣候帶來更有益的影響。」

于婷也認為,青年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遠不及那些制定法規或政策的大人物,但在氣候運動中仍能實踐從側面推廣行動的價值。青年可能不是掌握社會規範的主體,卻可以透過善用社群媒體,成為讓社會大眾關心氣候變遷的催化劑。

「推廣及倡導氣候議題等行為,雖然有時看起來會像只是在說說口號,但如果這些口號能被一個人聽見,而那個人也開始實踐關心氣候的行為,這就是宣傳及倡導議題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呂庭伃:期待每個人都能意識到氣候變遷的嚴重性

就讀彰師大會計系三年級的呂庭伃,在暑假時參加臺北大學舉辦的「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提案營」,在營隊中她第一次接觸了 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概念,並透過營隊裡的課程、討論和競賽,更全面地認識 SDGs 的意涵。

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呂庭伃很關心性別平權、教育及氣候環境議題。
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呂庭伃很關心性別平權、教育及氣候環境議題。 © 呂庭伃

開學後,庭伃加入了匯集全臺各院校學生的「SDGs 教育專題團隊」,並負責品牌經營部門,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永續發展及環境相關的議題。然而因為並非專業人士,也欠缺相關經驗,在剛開始遇到不少挑戰。「但我並不會因此失去信心,因為我覺得自己有在慢慢地改變,現在的我會主動去了解相關議題,也認知到做事情很難一蹴而就,像 SDGs 這樣的理念,也需要慢慢滲透到大家的生活中!」

庭伃分享自己在 SDGs 專題教育團隊的經驗,藉由每個月進行訪談,了解不同企業、組織或個人實行永續、關注永續的想法及動機,也讓他開始從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起。

這次參與綠色和平舉辦的「氣候語音備忘錄」活動,庭伃認為,在這個全球化及資訊爆炸的時代,青年可以迅速地了解臺灣及國際議題,想法也不再封閉,更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大家應該重視青年的聲音,同時身為青年的我們也不要害怕想法不成熟,因為如果不提出來,就真的只是空想。」

她也期待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意識到氣候的重要性,以及氣候變遷的嚴重性。「畢竟,我們如何對待地球,地球就如何回饋給我們。」

張立一:青年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翁,可以發揮無限可能

臺科大學生張立一參與綠色和平「氣候語音備忘錄」活動,認為青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可以發揮無限潛能。
臺科大學生張立一參與綠色和平「氣候語音備忘錄」活動,認為青年雖然還很年輕,卻可以發揮無限潛能。 © Greenpeace

來自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的張立一,目前是大二生,2 年前透過社群網站認識綠色和平,在參與氣候錄音活動前,曾參加過 2021 年「1125 全體素立」的蔬食活動,以改變飲食習慣,響應為氣候減碳。

面對氣候議題,立一認為,目前的科技發展也許還無法讓全球在短時間全面轉向使用綠色能源,但種種氣候現象都已告訴我們,必須緊急懸崖勒馬,阻止氣候及環境持續惡化下去。而政策對於人們的生活會有各種有形、無形的影響,如何制定更前瞻、有遠見的政策,是每個領導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

青年固然「年少」,但絕不「無知」,深信自己可以改變社會。「我認為隨著氣候議題不斷被傳播,會有越來越多人看見氣候運動裡頭的內涵,會開始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有著這麼大的影響力,而且隨著時間過去,青年會成為世界未來的主導人,可以發揮出無限的可能!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