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3 mins

你我一時的方便 海洋永久的不便

作者: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 顏寧
這項減塑規劃也得到今年「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參與者的讚賞,另外,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更透過臉書分享臺灣限用塑膠措施,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

世足賽踼得火熱,但你可能不知道,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已主動提出,未來兩年內將拒用像吸管、攪拌棒、免洗餐具和塑膠袋等塑膠製品。麥當勞在上週也宣布在英國和愛爾蘭的門市將在2019年全面淘汰塑膠吸管,而今年下半年起,美國、法國、瑞典、挪威和澳洲的部份門市也將跟進,採用其它材質的吸管取代塑膠吸管。

臺灣一年使用180億個塑膠袋、60億支寶特瓶、30億根塑膠吸管、15億杯手搖飲料,以及64萬套免洗餐具。過去十年,根據在地環保團體淨灘的統計數字顯示,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手搖杯和塑膠袋是海灘垃圾前五名。光是去年九月和十月的淨灘,就撿了23,113支吸管。塑膠製品都是來自於石油資源,即便部份塑膠可以回收、真的進到回收場也是降級回收,不但需添加原生塑膠,還要耗費許多水資源和能源,無法百分之百資源循環利用。以寶特瓶來說,雖說回收率高達97%,剩下的3%意謂著近2億支寶特瓶流落到環境中,這些塑膠垃圾,可能隨雨水沖進大排或河川,最後進入大海。

綠色和平去年在基隆外海與高屏一帶調查海水中的微塑膠,採集結果發現以硬塑膠和塑膠片最多,而這些塑膠碎片,其實就來自我們生活當中的瓶蓋、食品包裝、塑膠袋和吸管等等。塑膠帶來的便利只有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拋棄後卻會存留在環境中高達數百年之久,據統計,每年有 1,270 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危害海洋生物,同時也深深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最後回到人類身上。

面對海洋塑膠垃圾這場世紀浩劫,各國已陸續採取實際行動,從源頭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環保署與其它環保團體共組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在今年二月提出減塑行動方案,預計臺灣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製品,包括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這項減塑規劃也得到今年「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參與者的讚賞,另外,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更透過臉書分享臺灣限用塑膠措施,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

在亞洲,除了臺灣是第一個推出吸管限用政策,新加坡的肯德雞更在昨天(6/18)宣佈,自兩天後起(6/20),內用飲料全都不附塑膠杯蓋和塑膠吸管。印度政府日前也宣布將在2022年前禁止所有的一次用塑膠,這包含塑膠袋、寶特瓶、吸管、塑膠餐盒、包裝袋。歐盟則在兩週前推出新的限塑法案,將用過就丟的棉花棒、氣球棍、塑膠袋、吸管等,都列入逐步限制清單;而超過六成的非洲國家早已限用或禁用塑膠袋。法國則在2016年七月已禁用塑膠袋,成為第一個禁用免洗塑膠餐具和杯盤的國家,目前也有達15萬人連署禁用塑膠吸管。

限用或禁用一次用塑膠製品使用已是國際風潮,聯合國一份新的報告統計了目前共有50多個國家採取了一些行動來解決塑膠問題,以印度最具有決心且嚴格。同時,聯合國也已經將減少海洋廢棄物議題納入永續發展目標,因為面對全球災難——海洋廢棄物,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當我們了解一次用塑膠製品對海洋的傷害,便能從生活中改變習慣,支持禁用一次用塑膠製品的法案。

Greenpeace綠色和平需要您的支持

守護全球海洋免受傷害,還需要您我繼續關心,綠色和平將持續守住這個藍色星球,於全球各地繼續遊說政府及企業加強海洋保護相關政策,包括2020年將在聯合國會議討論的全球海洋守護區等國際協議。此外,我們的船隊長期在海上調查並揭露海洋破壞的真相,包括過度捕撈、非法作業,以及生態破壞、塑膠污染等等,讓更多全球守護者加入關心,並以具體證據向各國領導人及企業表達守護海洋的迫切性。邀您一同捐款支持綠色和平的國際環境工作!

相關標籤:

有毒物質生物多樣性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