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您心中的「綠色和平攝影獎」

專題報導 - 2016-09-22
環境攝影師常常站在環境前線,捕捉浮光掠影,將不同的環境問題,向公眾呈現,警醒世人。第三屆「綠色和平攝影獎」又開始了! 經過國際評審和綠色和平評選後,選出11個來自13名環境攝影師的攝影計劃。您的一票,將決定哪一個攝影計劃勝出!

綠色和平攝影獎始於2012年,每兩年一次,今年是第三屆。今屆綠色和平與GEO雜誌攜手邀請全球不同攝影師提交攝影計劃。國際評審團包括瑞士攝影基金會總監Peter Pfrunder、GEO雜誌美術編輯Ruth Eichhorn、Lagos攝影節總監Azu Nwagbogu以及綠色和平。

評審團除了選出兩名「評審獎」外,也選出11個分別來自非洲、亞洲、澳洲、歐洲、拉丁美洲及美國、共13名攝影師的作品,再由公眾透過網站投票選出「觀眾獎」。3個得獎計劃的攝影師,將分別獲得10,000歐羅獎金。得獎攝影師將會利用獎金,完成其攝影計劃。

現在與您分享11個入圍作品。欣賞過後,請記得登入這裡參與投票(內有英文、法文及德文選擇),選出您最喜愛的攝影計劃!投票將於2016年9月30日截止,並於10月初公佈結果。

1. 「THE TRUE COST OF MEAT」 ─ ROBIN HAMMOND‧新西蘭

在巴西,超過90%的亞馬遜雨林被砍伐是為了種植大豆;在加利福尼亞,大面積種植的苜蓿(俗稱金花菜)令河流乾枯惡化、野生大馬哈魚數量驟降;在波羅的海沿海,化學肥料和動物排泄物威脅水土的營養。透過被機械化的農業侵蝕前後的景象,Robin想讓觀眾感受肉類與乳製品的消費,如何為環境帶來的毀滅性影響。

2. 「THE 11TH PROPHECY – ELING」 ─ FABRICE MONTEIRO‧比利時

印尼是棕櫚油生產大國,為了保證棕櫚油產量,每年有數千公頃的熱帶雨林被夷為平地。過去十年,單在婆羅洲(約佔印尼面積75%)有800萬公頃的雨林被徵用種植油棕樹。雨林的消失,加劇大象、老虎和猩猩等物種的威脅;棕櫚油產業更被指控是威脅農民、侵害人權及濫用童工的元兇。Fabrice將鏡頭聚焦印尼婆羅洲的棕櫚油精煉廠,表達棕櫚油業給印尼帶來的災難。

3. 「DROWNING WORLD」─ GIDEON MENDEL‧南非

2007年,接連不斷的洪水侵襲英國和印度,自此Gideon拍攝洪水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劇增,Gideon希望傳達全球氣候變化不分國度,為人類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作品融合紀實攝影、激進主義與藝術。未來,他計劃通過對比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如中國)與低排放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洪水情況,展現氣候變化正不斷惡化。

4. 「THE MELTING OF GREENLAND」─ DANIEL BELTRÁ‧西班牙

從衛星影像紀錄可見,格陵蘭冰川縮減、海冰消融速度,年年加劇。過去五年,冰川融化量上升一倍。2015年,由於全球變化,格陵蘭許多地區的融冰季節比往年增加30至40天。冰川融化與冰塵(細沙和廢氣沉澱物)散佈冰層表面,形成污點,大大減低冰的反射率,令冰吸收更多的熱能。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正改變格陵蘭島的面貌。2014年,Daniel利用航拍拍下格陵蘭島西岸的變化,讓我們感受自然的美和脆弱。

5. 「POLLUTION AND FOOD SAFETY」─ LU GUANG(盧廣)‧中國

湖南省乃礦業大省和產糧大省,但重金屬污染土地,導致糧食減產,甚至威脅農民生命。盧廣於2010年開始在湖南省拍攝以環境污染為主題的作品,可是6年以來,湖南省的污染情況不減反增,這也是盧廣計劃重返湖南拍攝的原因。他希望透過攝影,將中國的土地污染與食品安全的問題,向觀眾呈現。預計在數個月的拍攝期,他將走訪礦區、大型工業企業、水源地、稻米田和受環境污染的社區。

6. 「OMEEDE」 ─ KAREN MIRANDA RIVADENEIRA‧厄瓜多爾

亞蘇尼國家公園位於厄瓜多爾東部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保護區,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的地帶之一,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棲地。然而近年,石油開採正嚴重破壞當地環境。Karen得知這個消息後,主動向其編輯請求前往拍攝,但被編輯以「年紀輕、經驗少、女性」為由拒絕。Karen遂獨自前往亞蘇尼,自此經常前往亞蘇尼取材或旅遊。Karen深知當地原住民一直為保護家園而抗爭。她希望透過是次攝影獎,讓公眾更加瞭解亞蘇尼的自然之美和原住民的勇敢。

7. 「TO LIVE AND TO DIE FOR THE RAINFOREST」 ─ MARIZILDA CRUPPE‧巴西

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絕大部份位於巴西境內。過去40年,巴西大規模發展畜牧業,令將近五分之一的亞馬遜雨林被砍伐。在巴西,女性一直是土地鬥爭下的犧牲者,儘管巴西社會充斥著沙文主義,女性地位極為低落,但女性環保人士從未放棄爭取屬於她們的權益。女攝影師MARIZILDA計劃貼身拍攝數名守護亞馬遜雨林的女性人員,透過鏡頭記錄她們的奮鬥過程,鼓勵其他正為環境和女性權益努力的母親及女性工作者。她更運用照片、影片、錄音和文字,交織一個關於女性勇敢對抗暴力和保護大自然的故事。

8. 「EXCESSOCENUS」 ─ CRISTINA DE MIDDEL‧西班牙、BRUNO MORAIS‧巴西

儘管西方的經濟增長模式給自然帶來許多災難,但南半球的發展中國家未有汲取教訓,依然奢想以相同的模式發展經濟。過去一個世紀,非洲國家已發展成全球廉價物品和含有毒物質的電子產品重要市場。可是,非洲卻從沒建立足夠的廢物處理系統,處理大量湧入的電子垃圾。Cristina和Bruno為了探究非洲經濟發展,如何影響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兩人在莫桑比克取材,希望觀眾能夠透過攝影作品,瞭解經濟發展正在毀滅人與自然。

9. 「WE ARE DYING」 ─ RAFAL MILACH‧波蘭

在波蘭,超過90%的電力由燃煤提供,而華沙的貝烏哈圖夫電廠是世界最大的火電廠。僅2013年,該電廠排放了37.2噸的二氧化碳,是全歐洲對環境破壞最大的發電裝置。兩個300米的煙囪不斷向空氣中排放粉塵顆粒和水銀,方圓數百千米的環境被破壞,日益嚴峻的空氣污染儼然成為潛伏的殺手。來自波蘭的Rafal希望利用攝影表達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記錄空氣污染給人與自然帶來的災難。

10. 「GLACIERS」 ─ CORTIS‧德国、 SONDEREGGER‧瑞士

冰川對氣候變化非常的敏感,是大自然被破壞的縮影。在2003年那個創紀錄高溫的夏季中,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體積減少5至10%。專家預測,2100年瑞士的冰川體積,將餘下現有體積的三分之一。通過衛星圖片,能將不同時期的同一地點的冰川圖片比較,便能直觀冰川消融的程度。Cortis和Sonderegger希望將此方法升級,加入三維模型,將兩個冰川隨著時間推移而消融的真相,呈獻給觀眾。

11. 「THE PROFIT CORNER」 ─ MÁRIO MACILAU‧莫桑比克

全球電子廢棄物急增,單是2014年,全球產生超過4,000噸電子廢棄物,僅有六分之一的電子廢棄物獲妥善處理和回收。電子設備和智慧型手機裡含有微量有毒金屬物質,一旦設備超過使用期限或被拆解,有毒物質很有可能污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

莫桑比克是發展極為落後的國家之一,近年大規模開採自然資源。經濟成長在首都馬普托(Maputo)不難看出,手機、電視、相機和電腦愈來愈多,卻產生環境問題。距離市中心只有七公里遠的Hulene垃圾場,充斥大量被淘汰的電子產品。電子廢棄物成了人民的收入來源,他們燃燒廢棄輪胎,將電路板中的貴重金屬分拆作二手出售。過程污染土地、空氣,危害工人與居民的健康。

MÁRIO計劃拍攝Hulene垃圾場工人的日常生活,展現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循環,警示全球消費者:盲目追求新的電子產品,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投下您神聖的一票

您的一票,是給予環境攝影師最直接的鼓勵與支持,請記得投票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