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基改工程的空話,延誤我們的糧食安全

專題報導 - 2016-07-12
基因改造食品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一直存在諸多爭議。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等機構發佈的《基改作物:經驗與展望》的報告再一次談到基改作物/食品的安全問題。究竟基改食品是否真的「安全無害」?而近來熱討論的「黃金米」,又是否真的如其名般厲害,必須立即發展?

在菲律賓廣闊的田園上,當地農民正嘗試調整新的耕作方法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為了對抗現今又是乾旱又是颱風的氣候,菲律賓農民採用適應力強的生態農法來種植作物。與此同時,卻有些科學家宣稱:「不用擔心,我們在受到嚴加控管的實驗室裡研究出來的稻米品種可以餵飽很多人,只不過我們還沒在外面試種過。」

這種經基因工程改造的稻米品種叫做「黃金米」,但這種作物的實際成效卻遠遠不及其命名所暗示的意思。雖已經過 20 年的研究,這種黃金米不僅無法解決人類因糧食不足而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目前也還無法在市場出售。研發黃金米的國際稻米研究所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也承認,他們無法證實黃金米能解決常見於貧窮人口因營養不良導致缺乏維他命A的問題。

由於基改作物擁護者提議的糧食問題解決方案不過是虛幻一場,因此,在「神奇」黃金米的研究所在地—菲律賓,農夫只好捲起袖子嘗試耕種真正能讓家人吃飽的作物,這些作物也足以對抗因氣候變化造成的極端天氣。

與此同時,綠色和平遇到一群科學家指控我們「阻止研發黃金米」。綠色和平能做的,就是清楚點出事實:根本沒有所謂的「黃金米」。黃金米的研發極有可能走向死路,最後以一場失敗的昂貴實驗告終。不管是在菲律賓,還是數以百萬計、位在世界各地的農夫,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實際能派上用場的支援和協助。不只是綠色和平如此認為,許多對糧食問題有充足經驗,且其研究結果獲得權威科學期刊發表的科學家,也持相同見解。

《基改作物:經驗與展望》報告指出,雖然目前沒有基改食物造成健康影響的證據,但同時強調,基改食品帶來潛在新的過敏原問題,是非常值得關注。此外,報告亦指出「USDA(關於基改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的資料顯示,基改作物的產量並沒有沒有明顯提高……基改作物和相應的非基改品種相比,在產量上並沒有優勢。」更甚的是,報告指出種植基改作物確實會帶來了「基因移」,以及大量使用除草劑造成的超級雜草問題。

Rice farmers plant rice in the rice terraces at Barangay Viewpoint, Banaue Ifugao. Banaue, province of Ifugao, Philippines. With a population of 22,365 people, It is widely known as the site of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Batad Rice Terraces and Bangaan Rice Terraces..Communities of farmers, religious figures, mothers, academics, chefs, politicians and scientists reject GE food and Golden rice as solution to the nutrition deficiency problem in the Philippines. Greenpeace celebrates the Filipino natural diversity of food and farming and believes that facilitating people's access to a varied diet of ecologically farmed foods, through home and communal gardens,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 to tackle nutrition deficiency in the long term.

綠色和平一直提倡生態農業,都是基於嚴謹的科學分析結果,再佐以廣泛的內部討論加上與外部專家諮詢過後,才會付諸實行。我們對各項問題所提倡的解決作法,都有科學根據,不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是經過科學證實的。綠色和平反對導入基改作物、農藥,和其他工業型農業使用的化學藥品,我們倡導使用生態農業,這種模式能保存生物多樣性,進而使我們達成支持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宗旨。

其實,早有其他科學家以跨學科的方式來衡量整個農業和糧食生產體系。農業並非只是一種仰賴技術的活動,也並非僅只著眼於利潤而已。農場和田園蘊藏著生物多樣性,能夠提供乾淨的水源,此外,農村地區應具備著讓可持續發展經濟蓬勃發展的潛力。

科技的研發、使用和成效,都不應僅從單一層面來衡量,就拿基因改造工程來說,擁護基改科技就是出於一種西方科學家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技術官僚觀點。在2008 年,由 400 位農業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農業知識科學與科技發產評估小組(IAASTD,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就已採用跨學科的方式針對基改農業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清楚地指出,基改作物無法適應極端氣候,也無法解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和糧食供應安全等迫切的問題。採用基改作物反而會造成新問題,如農藥的使用,也會使得市場遭到少數幾家大企業所把持。假使這種高度倚賴科技的型式持續下去,也不禁使人質疑一個基本的問題:人類到底是否有能力生產糧食,使全世界的人都能溫飽無虞?

Children's creche at Philippine Information Agency Visayas Avenue, Quezon City.Communities of farmers, religious figures, mothers, academics, chefs, politicians and scientists reject GE food and Golden rice as solution to the nutrition deficiency problem in the Philippines. Greenpeace celebrates the Filipino natural diversity of food and farming and believes that facilitating people's access to a varied diet of ecologically farmed foods, through home and communal gardens,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 to tackle nutrition deficiency in the long term.

與其支持像黃金米這種過去 20 年來只花掉巨額金錢但毫無成果的實驗,而且還使得原本就可行的做法相形失焦,科學家應該轉而將關注放在可耐受氣候變化的農業研究上。只要是基於健全且符合倫理的科學觀點,我們便能發現,如果將基改黃金米視為快速解藥能幫助直接受氣候變化影響的人們,這種想法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這種做法不會有效。

綠色和平倡議在工業型農業作出系統性的改變,轉型為生態農業。我們希望農夫種植豐富多樣的作物,不要那種從一片看不到盡頭,通通單一栽培又施加高濃度農藥的糧食。我們期望看到農夫採用合乎自然,而非顛覆自然法則的耕作模式。現代的無基改智慧育種(smart breeding)科技是解決方案之一。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之類的新型科技能讓育種專家找出具有優勢特徵的作物種類,例如維他命或礦物質含量高的,能適應極端氣候,或是抗病性高的。這樣的景況在田野上作為進行式不斷在實現當中,對於解決急迫的農業和糧食生產危機的成效截至目前為止遠遠高過於基因工程技術,而且,花費的金錢成本更低,對於環境也更具經濟效益。

本文參考:

  1. Food security can’t wait for GE’s empty promises,綠色和平荷蘭辦公室生態農業項目主任Herman van Bekkem 及東南亞分部糧食和生態農業項目統籌Wilhelmina Pelegrina
  2. 轉基因食品真的“安全無害”嗎? —我們來精讀一下《轉基因作物:經驗與展望》的中提到的深度事實」,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

工作項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