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琪 VS Mi:從慣性「用完即棄」的廣告人到「走杯」創辦人

專題報導 - 2017-10-19
Smilely Planet創辦人之一蔡詩琪(Mi)十年前加入綠色和平,擔任巿場推廣及籌款的工作,合共三年。「以前在廣告公司做,是鼓吹消費的,某程度上也製造大量垃圾,工作上也常要印刷、為拍攝製作道具,用完就扔,但當時覺得很理所當然。」Mi指加入綠色和平後,不單在工作上,還有跟同事的互動,潛移默化地提醒她開始關心地球。

Mi說她當時第一個任務,跟氣候變化有關,接觸很多數據和影像,開始察覺每個人的微小習慣,只要一起做,影響就會很大!她憶述當時曾看過電子垃圾、廣東水污染、癌症村的資料,坦言很震撼!

「延伸到去想,即使你只是消費者,並非工廠老闆,但當你決定買什麼品牌,某程度就是投下一票,間接使受害人suffer(受苦),這是我加入綠色和平後,很深的感受。」Mi認為機構的工作,也啓發她想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過當很多人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會變成很大力量,能夠去改變一些事。

推動從生活中減廢

離開綠色和平後,Mi在2013年跟兩位朋友成立了環保組織Smiley Planet,最初做親子綠色教育工作坊,去年尾開始推廣「走杯」(Go cup)計劃,鼓勵大家帶自己的杯子買飲品,為提倡在生活中減廢的理念而努力。

Mi說現時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在綠色和平工作時所影響,「即使內容和規模很不同,但都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做這些計劃,以不同方法,繼續去做跟環境有關的工作。」

講到「好生活」,Mi認為是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且可有收入,每日上班都是享受,又有志同道合的同事。問Mi現在是否正擁有「好生活」?她笑說現在也算是,但希望計劃可接觸更多人,有更多人支持她和同伴的想法。

即棄餐具的反思

請Mi選一件物件談她和綠色和平的故事,她就拿出一對連套的舊筷子。「在綠色和平工作時,正有一個《筷子運動》,鼓勵人帶自己的筷子,我買了一對。當時我想,每日買外賣,或在外吃飯,所丢棄的即棄筷子不少,也不知斬了多少棵樹,所以開始自備餐具,這也延伸到十多年後的走杯計劃,相信是當時潛移默化了。」

綠色和平在港二十年,對Mi來說有很深感受,她指最初加入機構時,家人很反感,認為綠色和平很激,常上報紙,員工的薪金也是籌款而來。「要逐漸解釋給他們聽,機構並非只搞事,還做很多研究、考察、談判等,不是為抝而抝的,最後才慢慢接受。」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