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膠全記錄,走塑各有各煩惱?

專題報導 - 2018-04-24
4.22世界地球日,灣仔藍屋外,有途人目擊4位香港市民穿上「塑膠時裝」……難道全球膠災泛濫,反令塑膠垃圾成為春夏潮着?其實他們都是綠色和平「收膠全記錄」的參加者,將過去一星期日常生活使用的塑膠垃圾保留下來後,交由藝術家黃詠楓升級再造成身上「時裝」。不論男女或一家大小,面對各種走塑煩惱,原來塑膠垃圾「梗有一件喺左近」。

一家三口:預先包裝點算好?

小女孩琳琳腰間繫上「蝴蝶結」,非常可愛,但日益沉重的塑膠禍害,亦正是下一代難解之結。參與「收膠全記錄」前,琳琳一家三口早有走塑心得,但七日下來,始終逃不過製造最少廿多件塑膠垃圾。琳琳媽坦言,有時購買珍珠奶茶等手調飲品,店員很快已用上即棄膠杯完成沖調,與零食包裝一樣難以迴避。

綜觀琳琳一家的塑膠垃圾,另一主要來源就是預先包裝的食材,「買肉類,(托盤與保鮮膜)已經包裝好;還有一些沙律兜,因為我哋鍾意食沙律」。走塑失敗,惟有盡力為它們續命,琳琳媽表示:「包裝可以洗乾淨的話,盡量拿去回收箱;或者塑膠托盤,都會放在花盆底裝水。」

琳琳一家7日收集所得的部份塑膠垃圾。

零食控:「少膠」優先,但講到刷牙…

Cherry的「收膠全記錄」可謂「出師不利」,因為她甫開始就小病纏身,感冒沖劑包裝自然落入塑膠垃圾之列,卻改變不了「零食控」本色。當獨立包裝日益盛行,一口零食等於一件塑膠垃圾,令她的塑膠時裝猶如零食品牌特約贊助,「食零食好難會食一件就完,持續每日食,就好似我身上咁,勁多膠」。

其實Cherry在日常生活已積極減省使用即棄塑膠,例如努力「走飲管」,「而家都唔用飲管,帶都唔帶,直情冇用」,連選擇零食也盡量奉行「少膠」優先,7日內仍製造約20件塑膠垃圾。如今她積極尋找日用品的「無塑」替代品,唯獨一樣產品遍尋不獲:牙膏。經綠色和平同事分享後,也許她會嘗試以梳打粉、鹽與薄荷精油自製「牙粉」?

Cherry一天的塑膠垃圾當中,零食包裝佔了大半。

出差上班族:從飛機餐到飲管迷思

7日,60多件塑膠垃圾,是多是少?Ali坦言數目比自己想像中多,「原來我每日起碼有一、兩支飲管,幾驚訝」。云云膠樽、膠袋、即棄餐具之間,隱含了兩大苦衷,「最深刻是收膠期間要出差工作,飛機餐有好多膠避免唔到;另外我Partner病咗要睇醫生,裝藥嘅膠都好難避」。單是一頓飛機餐,一套即棄餐具連雪糕杯、熱飲攪拌棒等已「貢獻」10件有多。

收膠期間,Ali用膳後沖洗飲筒帶回家收集的特別舉止,也引起了親友討論,「佢哋話我用好多膠,一儲先發覺係咁多」。但正是塑膠垃圾擺在眼前,才讓Ali反思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例如他會一次過儲起鋁罐清洗回收,那塑膠呢?Ali跟熟悉回收的朋友了解過,才明白一些混合其他物料的膠如CD盒、發泡膠,在現行回收政策下均不能回收。

一頓飛機餐,已令Ali的塑膠垃圾數目遞增。

茶餐廳左一支飲管,快餐店右一支飲管,亦為Ali帶來有趣發現:「有樣嘢好得意,熱飲您又唔介意埋杯飲,凍飲你又會好介意,唔知點解係咁,好抗拒唔用支飲管,就咁攞個杯。」Ali既支持推動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提供走塑選擇,從此亦願意由自身做起,嘗試衝破心理障礙,「連熱飲都叫佢唔好畀支攪拌棒你,攞支叉去攪」。

同場加映:3大塑膠垃圾重災區

除了Ali、Cherry與琳琳一家,尚有10多位綠色和平支持者及市民踴躍參與「收膠全記錄」,一星期內定期傳送塑膠垃圾的照片給我們,保守估算數目達200多件!以下為您總結3大塑膠垃圾常見類型:

1 外賣餐盒

一餐外賣,碗與碗蓋、餐具、膠袋,4、5件塑膠垃圾是「最低消費」,更誇張是到會或多人份量的外賣,膠盒、醬料盒、餐具猶如「層層叠」。還有部份食品如麵包、三文治、壽司、飯糰等,早在您我購買前被預先包裝,莫非要戒除口癮?部份外賣Apps早前增設「走餐具」選項,踏出「減塑」第一步;當然,多堂食及支持「祼買」商戶更加幫到手!
(自己帶飯,也要用上即棄保鮮紙?不妨學習自製蜜蠟保鮮膜!)

2 膠樽/飲管/攪拌棒

望向超市、便利店貨架,盡是一道道膠樽高牆,甚至有時在餐廳堂食,竟是提供樽裝茶飲、豆漿……為逃避飲管拒絕凍飲,熱飲卻連同攪拌棒奉上?惟有靠您我主動一點:「走飲管吖唔該~」

3 日用品包裝

紙巾、口罩有膠袋包裝,洗頭水、洗潔精大部份皆以膠樽盛載,這些塑膠垃圾實在無法避免了吧?近年坊間不少手作導師,以天然配方取代化學成份製作日用品,減塑之餘也更健康!

綠色和平在「地球日・夠鐘走塑」活動舉行多場工作坊,包括蜜蠟保鮮膜製作、有機麻繩網袋編織、天然洗頭水及防蚊膏「祼製」。

整個「收膠全記錄」活動期間,我們收到最窩心的訊息是:「感謝今次記錄活動,讓我可以認真檢視自己平日生活,從而更加減少浪費。」要減少林林總總的塑膠垃圾,有時只是舉手之勞,有時要衝破心理關口,有時更需要徹底改變習慣,但綠色和平一方面積極推動企業淘汰不必要的塑膠用品,一方面亦見證香港人的走塑意識與日俱增。謹記走塑路上,您永遠不會獨行!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