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不再被膠粒圍困,香港還有你們!

專題報導 - 2012-08-06
這次塑膠材料洩漏無疑是一次生態災難。事件除了反映政府對生態環境的冷漠和遲鈍,還看到普羅香港巿民的熱血和機動。今天我在梅窩銀礦灣「執膠」時就深被感動。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江卓珊

香港市民自發到梅窩銀鑛灣清理膠粒

港人當自救

週日,西環正街。當時我和一個朋友已在銀礦灣清理膠粒,但因為帶來的筲箕的孔大小不合適,就叫正要來支援的朋友替我們多買兩個合用的筲箕。他們在正街街巿附近雜貨店選購時,店內那位姨姨知道他們要清理膠粒,就二話不說免費送了幾個筲箕給他們。

慷慨的不止姨姨。正當我和朋友在灘上篩選膠粒時,有位叔叔拿著大袋筲箕走到我們面前,冷冷的說了一句「這些給你們用吧。」就把袋子放下。我們追問他要付多少錢,他爽快的說不用,因為剛剛有人跟他說物資不夠,所以就送來筲箕。在這個時刻,出一分力幫忙,在各個香港人眼中都是這般理所當然,這般義不容辭,因為在大家眼中,這是我們的家。

下午的時候,大約有40人在銀礦灣挑膠粒。他們大多都沒有人組織,都是自發來清理的。大家頂著太陽,弄得一身沙,用自己寶貴的周末閒暇來到可能數年都不來一次的梅窩,在廣闊的沙灘上,逐粒逐粒的找出深陷在沙灘中細小的膠粒。我仔細的留意大家的對話,有的一邊挑膠粒,一邊跟朋友聊著過往的義工經驗,哪些服務最令他們有滿足感;有的討論著這次事件的始末,控訴著政府的不作為。在我面前的這班香港人都是關心社會的有心人,頓時覺得身為他們之一感到很自豪,是李慧詩奪得奧運獎牌後又一感動我心的畫面。

 

政府,你有多愛香港?

這次膠災在網上流傳了短短幾天,已有幾百人自發到海灘清理。香港巿民當然關心自己的地方,但香港政府呢?事發於7月23日打十號風球的一天,有貨船掉了6個裝滿聚丙烯的貨櫃掉於香港海域中。究竟海事處何時知悉事件,有沒有即時通知漁護署、食環署、環保署?為何早於7月31日南華早報已有報導事件,但直至8月4日,環保署、食環署等政府部門才有比較正式的回應?

政府部門一開始只拋下,膠粒沒有毒,不會影響水質,巿民不用過度恐慌等回應。官員們實在是太低估巿民的智慧和對香港這個家的愛。如果巿民怕自己會被膠粒毒害,不會幾百人自發到沙灘親手「執膠」,大家應該害怕得遠離岸邊,以免雙手被毒害。如果巿民是如此功利,就不會花上寶貴的時間,做著無金錢回報而且看上去有點蠢的低技術「淘膠」工作。巿民關心的不是事件帶來的經濟損失,不是自己的健康會不會受損,我們關心的是香港這個家。我們關心的是家的環境,是海洋上的魚,是會到南丫島深灣産卵的海龜,不是怕自己會被毒死。官員們,你們能理解這群香港熱心巿民的情操嗎?

 

官員們,你知道自己的民望為何這麼低嗎?因為你不夠香港巿民愛惜香港!

政府的通報及處理皆遲鈍,我不認為是當局有意隱瞞,而當局亦沒有動機這樣做。功利一點說,如果當局處理得宜,這反而是可以邀功搶民望的公關機會。政府只是不在乎。如果官員們視我們的海灘、香港的海域如自己最關心的家一樣,還會不會用「不會影響水質」、「膠粒無毒,人吃了不會影響健康」的回應來輕描淡寫的帶過這次事件?即使膠粒本身沒有毒,但有150噸的垃圾被掉到海裡,能不影響水質嗎,政府對水質的定義是什麼?聚丙烯膠粒不能降解,對環境的影響幾乎是永久的,而受影響範圍大,膠粒可隨著食物鏈影響到魚類、雀鳥、甚至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嚴重且廣泛,這個程度的生態災難還容許政府部門輕輕帶過嗎?再者,一般巿民、漁民都會到海灘或出海,遇到這些膠粒,應如何反應?政府為何認為不需即時公佈事件?難道當局不認為這是生態災難?還是政府部門根本不在乎生態,所以「生態災難」在他們眼中根本(最近高官們的常用詞)「不存在」?

政府接下來還必須交代幾個問題:如何處理已收集的膠粒?政府會如何向膠粒的物主追討清理的費用和責任?如果再有類似生態事故,政府有沒有機制應對?這些問題還極需高官們去解答。

 

你有何感想?

Could not load latest updates from site: /hk/
 

工作項目
沒有找到任何評論 加入評論

發表評論 

發表評論前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