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指引:原來你非需要,只是想要

專題報導 - 2018-05-29
每逢五月,就是兩大百貨公司Sogo及一田的傳統促銷節慶,不少人都愛拿著厚厚的宣傳單張,研究有甚麼大減價的貨品,再行血拼。時至今日,不止傳統百貨公司,網上平台如HKTV Mall、甚至大型服裝品牌如Uniqlo等,都會減價促銷。翻開社交媒體,都泛濫著形形式式的促銷廣告。

不少人都認為,靜候大減價然後再去購物,就是最划算的購物之道,然而所謂的「大減價」不過是促銷手法。以下幾種手法,往往令你一不小心,就買下不必要的物品,想精明消費,最終卻換來一屋雜物,得不償失。

1. 買一送一 / 買得多平得多

買一送一或是買滿兩件以上才有特價的手法,可謂是最常見的促銷手法之一。不過,購買兩件同款不同色的衣服、又或是一次過購入一箱同一口味的即食麵,總會造成「只穿喜愛的顏色」或是「過期也未吃完整箱麵」的下場。

2. 禮盒裝

不同的品牌(特別是護膚品、化妝品)總會推出五花八門的禮盒裝,十幾支產品打個漂亮折扣,然後引來一陣陣的搶購。不過,如果本身就有用該牌子的你,或許也能發現,常用的皇牌產品,往往不在折扣的行列。又或者一枝皇牌產品配上另一堆你不曾使用過的另一條線的產品。打開琳瑯滿目的產品目錄,你會發現雖然有不同的禮盒裝,卻難以找到一個禮盒全部都載滿自己恰恰喜愛的產品。但護膚品和化妝品卻不是可輕易將就使用的物品,不少人貪平購入,結果那枝自己不太喜歡的唇膏、或是覺得不太適合自己的精華,從此就藏於家裡暗角封塵,不見天日。

3. 期間限定

大減價總有期間限定的貨物,例如每天只限出售100個行李箱,又或是只推出減價特有的款式。不過,要清晨6時起床排隊,只為搶購便宜了數百元的行李箱,最後只用得幾次,還要騰出收納空間。再者,這些期間限定的產品,熱潮過後,往往都能在二手物品交易APP裡輕易覓得......下次購買前,不妨先等等,或是先上二手物品網站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款式,價錢更有可能比促銷的價碼更理想。

(Alert!見到「最後一日」、「期間限定」等字眼更要小心消費!)

心水清的你,或能發現,現今幾乎每個品牌都有大大小小的減價促銷,減價的日子甚至比正價的日子更長,在實體店大減價的同時,就連網上也會同步減價,讓你在網上按幾個鍵,在不知不覺中便買下一大堆的東西。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先從改變自己的想法開始:不要假設你需要甚麼,先去假設你不要甚麼。與其打開促銷廣告看看有甚麼適合自己,不如拒絕浪費時間閱讀這些資訊,有需要的時候再行購買。

(與其買一堆不必要的物品,何不把時間拿來做其他事情?)

只要無視這些促銷,就能將瀏覽相關廣告、到現場排隊購物付款、研究如何將一大堆物件收納等的時間節省下來,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例如讀一本書、煮一頓飯,甚至甚麼都不做,好好休息一下。你會發現這樣不但能節省金錢,更能善用時間。購買一件貨物的成本除了反映在價錢上,還包括時間成本,以及看不見的環境成本,把這些全都納入計算的話,眼前這件打了六折的貨品,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便宜,而你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的需要它。

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