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中電給香港的十三個「絕望真相」

標準頁面 - 2006-11-09

絕望真相

詳述

1. 燃煤不斷 罪魁禍首

2005年,中電青山發電公司的燃煤比例為62.5 %,比1999年的34.4%為高。燃煤發電是導致氣候變化與空氣污染的元兇,帶來龐大的環境與經濟代價。

2.      排放激增 香港變熔爐

二氧化碳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溫室氣體。2004年,中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港電廠的總排放64%,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天文台表示,今年的10月「異常溫暖」,是百年以來的其中一個最熱的「高溫十月」[1],證明香港並不能倖免於氣候反常。

3.      排放激增 香港變霧都

二氧化硫是本港主要的空氣污染物,超過九成來自電廠。中電的200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佔本地的總排放55%。另外,中電的粒子排放亦佔了全港的27%,而氮氧化物也佔了總量的30%。這些污染物令香港能見度低於八千米的時間百分比越來越多,由1995年的5%,在十年間激增至200520%

4.      輸出煤電 輸出污染

中電持續增加向廣東省賣電的電量,2005年已佔中電總售電量的13%,比2000年大幅上升380%。可惜的是,中電輸出的是來自本地的燃煤發電,變相對外輸出污染物,更令市民節 約能源的努力變成徒勞。中電一方面向廣東賣電賺取利潤,卻以香港的環境、社會與市民福祉作代價。

5.      擴充亞太區燃煤王國

中電自1996年起,陸續擴展其發電項目至亞太區其他地方,包括台灣、泰國、印度與澳洲,目前已是全亞洲最大的私營電力公司。中電積極開拓香港以外的電力市場,有意或正在競投的電廠項目,分佈在菲律賓、印度和印尼, 98%都是燃煤機組,等於擴大對環境的破壞。

6.      計劃在港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中電計劃投放90億港元於本港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但參考中電與風能顧問公司Wind Prospect現時建議於清水灣一帶水域興建離岸風場的計劃,90億元的資金,已足以興建一個100150台風車的風力發電���,讓近100萬名市民享受潔淨的電力。因此,中電建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並非物有所值,對環境與下一代亦是不負任。

7.      「環保煤」不環保

中電標榜「採用全球至乾淨的環保煤」,所謂「環保煤」實是誤導公眾之說。煤是最污染的化石燃料,所有種類的煤均會排放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這種暫無任何方法消減的溫室氣體。現時中電燃煤發電的容量中,最後30%為所謂的「環保煤」,與其餘的煤種類比較,只是九牛一毛的環保功夫。

8.      2010年粵港減排指標,中電達標渺茫

2002年,粵港政府已就2010年兩地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達成共識。中電為香港的最大空氣污染源,卻未能保證能做好其減排本份,大大影響香港整體的減排效果與表現。

9.      沒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標

2006年起,中電開始執行「氣候策略」,以回應全球的氣候變化危機。可惜,最能表示其勇於對抗氣候變化的策略,特別是制定明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標與方案,卻是乏善足陳。

10.  沒有淘汰燃煤的時間表

中電在香港的青山發電廠為全亞洲最大的燃煤發電廠之一,運作已達25年,機組早屆「退役」之年,但中電仍未訂下淘汰燃煤發電時間表與方案,及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發電。

11.  中電盤滿砵滿 市民乾賠藥費

中電去年賺取逾百億元利潤,卻同時將燃煤發電所帶來的界外成本統統轉嫁給市民。思匯的研究指出,空氣污染為香港造成每年約200億港元的損失,增加社會醫療與環境成本,並降低香港的競爭力。里昂證券亦估計,當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有機會令維港兩旁的建築物被淹沒,將會帶來近400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

12.  架起綠色幌子 只顧形象工程

中電喜歡打「環保」旗幟,卻掩飾不了企業粉飾工程的意圖。平均而言,一台風力發電機連興建過程所需的費用約為三千萬港元,這只不過相等於中電於電視台平日黃金時間的約30030秒廣告費。假如中電把投放在廣告與宣傳的經費,用於發展風力發電,將對環境帶來更實質的好處。

13.  可再生能源 小恩小惠

中電於200412月宣佈了集團的可再生能源目標為「在2010年底前把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例增至5%」。但相對於其興建中或將投產的煤電裝機容量,將達2,634兆瓦(即泰國的BLCP項目與廣西的防城港項目),只是聊勝於無,遠遠彌補不了其將帶來的環境與社會破壞。

工作項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