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Homepage主頁 v2018

如何支持

新聞稿 氣候
2 mins

颱風山竹風暴潮恐成十年一遇

綠色和平促政府應對氣候危機

作者: 綠色和平

[2020年5月22日香港] 氣候危機一直威脅香港,綠色和平估算,假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趨勢不變,到本世紀中,類似超強颱風山竹引起的風暴潮,可能每十年就會侵襲本港一次,影響各區的居民及基建,範圍達28平方公里面積,相等於147個維園,恐構成傷亡及經濟損失。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加強基建的防洪防災能力,同時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和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說:「氣候危機加劇,平均海平面進一步升高,至本世中類似山竹引發的風暴潮可能更頻密地出現,各區最高潮位可達山竹襲港時紀錄,嚴重威脅市民安危。政府必須居安思危,為應對危機做好準備。」

綠色和平參考香港天文台兩項研究,指出類似山竹的風暴潮可在本世紀中十年一遇。天文台預測,若溫室氣體排放趨勢不變,2051至2060年香港的平均海平面高度,或較1986至2005年的平均上升近0.6米[1];而在相若的海平面升幅下,颱風在維多利亞港帶來的十年一遇風暴潮最高水位可達3.8米[2],接近山竹襲港時的紀錄。

山竹襲港時維港最高潮位達3.88米,其餘位處各區的四個潮汐站甚至錄得更高潮位。[3]綠色和平據此推斷,香港沿海地勢在4米或以下的地方,到本世紀中較容易受十年一遇、類似山竹紀錄的風暴潮影響,從而評估受威脅的範圍、面積和人口。[4]

評估結果顯示,到本世紀中類似山竹引起的風暴潮,海水入侵範圍達28平方公里,涉及近十萬人。其中香港西北面將成為重災區,元朗和北區共佔受威脅總面積接近七成四(約20平方公里),約六萬人面對風險。

而繼元朗和北區後最多人受威脅的三區,是荃灣區麗城花園至海濱花園一帶的海旁,南區則有鴨脷洲沿海地區及香港仔海濱等,以及中西區堅彌地新城海旁一帶的民居,影響介乎6000至1.1萬人。一些沿海建設,如葵涌貨櫃碼頭、港澳碼頭、中環碼頭等亦面對海水入侵及運作受阻的風險。

類似山竹引起的風暴潮破壞力驚人,大澳和鯉魚門等低窪地區嚴重水浸;加上湧浪影響,海水入侵杏花邨及海怡半島等人口稠密社區;將軍澳海旁的道路和西貢污水處理廠等沿海設施被沖毀。這次颱風造成的破壞引發共3.2萬宗保險申索,涉及金額29億元[5]。這些觸目驚心的場面及損失,極可能因為氣候危機而更頻密地出現。

楊凱珊補充說:「政府必須加強基建,確保有能力抵禦風暴潮和颱風湧浪帶來的海水入侵,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海港工程手冊》[6],目前仍假設維港類似山竹的風暴潮是過百年一遇,若繼續按照該指引興建海港設施,恐怕不足以抵禦未來的氣候災難。」

綠色和平由5月起遊說多個區議會關注氣候危機,並促請政府全面研究氣候變化的影響,識別高危地區,制定長遠應對策略,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此外,當局亦必須更積極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動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傳媒聯絡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楊凱珊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854 8303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鍾瑋鉻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854 8361 / 9511 1356

表一:最多面積受10年一遇風暴潮威脅的五區

表二:最多人口受10年一遇風暴潮威脅的五區

受影響地區互動地圖:https://bit.ly/2z9Bk3T 

備註:
[1] 天文台預測在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2051至2060年香港的平均海平面高度,可能較1986至2005年的平均上升0.32至0.55米,2061至2070年上升0.41-0.7米  
[2]天文台在2010年發表的研究報告"Sea-level Rise and Storm Surg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Hong Kong" 指出,當平均海面上升0.59米,維港10年一遇包含風暴潮的最高水位將達3.8米
[3]關於山竹風暴潮的最高水位紀錄,詳見天文台網站
[4] 香港地面高度數據来自地政總署發布的數碼地形模型 (DTM) ;
人口數據則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經濟資料與應用中心發佈的2020年世界人口分佈資料,該資料以1公里網格格式展示人口數量
[5] 香港保險聯會2019年3月公佈
[6]
土木工程拓展署《海港工程手冊(2018年修訂版本)》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