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首煞停人工島動工時間表 保育及廢物政策「零撥款」
綠色和平促請政府正式撤回明日大嶼 調撥資源加快建濕地公園
政府公布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下稱「預算案」),綠色和平樂見政府聆聽民間專家及市民對公共財政憂慮的聲音,煞停填海動工時間表,惟繼續進行相關研究屬浪費資源,亦無對北部都會區濕地保育公園著墨,讓人憂慮政府開空頭支票。而在垃圾徵費等重要減廢政策出台,政府卻無新預算增加減廢配套,恐令政策成效大打折扣。綠色和平促請政府保護海洋生態,正式撤回明日大嶼填海工程,並調撥資源及人手加快建設濕地保育公園,以及增加減廢配套。
政府首次煞停明日大嶼動工時間表 濕地保育公園恐乏資源建設
明日大嶼原定2025年動工,2034年首批居民入伙,預算案則首次「褪軚」,只稱將視乎公共財政狀況推展。綠色和平指出,根據去年發佈的《明日大嶼民意調查2023》,顯示72%市民不支持優先推行明日大嶼,近七成人認為政府該優先善用北部都會區,尤其棕地。政府在千億財赤的情況下,繼續進行相關研究,將浪費珍貴的資源及人手,不如盡早正式撤回人工島計劃,善用資源保育。
另一邊廂,預算案對濕地保育公園系統隻字不提,令人憂慮新田科扳城大興土木在即,后海灣魚塘濕地一帶將面臨不可逆轉的破壞,而原定2026年開始動工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會否缺乏資源保育。綠色和平早前聯同長春社發佈的研究,已發現至少587公頃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的範圍有極大機會被其他發展計劃「搶走」。綠色和平促請政府積極保育濕地,包括加快落成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趕上優先展開工程並入伙的新田科技城,並盡快定立其餘的濕地保育公園的時間表和細節;以及為新田科技城重新劃界,避免填平約180公頃魚塘和受影響的生態敏感地區,以守住大灣區獨有的國際級珍貴濕地。
垃圾徵費實施在即 源頭減廢配套「零撥款」
隨著兩項全民參與的減廢政策將於今年先後實施,包括垃圾徵費、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塑膠產品,市民關注減廢配套如何達至真正減廢,唯預算案竟對減廢政策毫無著墨,未有助市民源頭減廢的新措施和新撥款,恐未能增加市民的減廢信心,以致實際減廢成效大打折扣。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十多年前已訂立本港的「廢物管理原則」,以避免產生、重用、回收、再造、棄置為藍本,唯政策投放多年來本末倒置,資源側重鼓勵消費者回收、末端棄置設備,包括以數以億元建設及營運回收設施、興建焚化爐;政策如生產者責任制等低營運費而高效率的源頭減廢政策只有數項,本港的廢物棄置量仍持續高企。綠色和平促政府盡快要求企業公開產品即棄包裝量,同時應資助業界、社會作綠色轉型至零廢的生產與銷售方式,包括投放資源推動重用餐具借還系統、發展無包裝產品配套等綠色科技,令市民有更多非即棄包裝的選擇,達至源頭減廢、減費。
氣候變化2400億元撥款「零著墨」
政府曾承諾未來將投放2400億元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然而,在新一份預算案中,卻未見如何善用這筆資金於應對世紀暴雨、異常酷熱等極端天氣。例如應對氣候變化的軟件措施《防中暑指引》預料即將更新,但政府會否增撥資源協助各工地增設WBGT儀器監測熱壓力指數,保障戶外工作者於酷熱天氣下的健康及安全,以及會否增設通知市民的預警系統等,隻字未提。
綠色和平促請政府提高氣候財政計劃的透明度,盡快公開相關具體方案、何時撥款,並須為各個範疇推出減碳的詳細目標和時間表,以及如何有效「軟硬兼施」地提升氣候韌性,並為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作出貢獻。
推動綠色金融要先防「漂綠」
推動及監管綠色金融發展,除了進一步發展綠色信貸、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等更多元的綠色金融商品與服務,亦要積極遏止「漂綠」現象。綠色和平建議政府提高企業提交ESG報告標準的適用範圍,須涵蓋上市及非上市公司;政府亦應於金融監管機構下訂明確指引,界定何謂「綠色」融資項目,並對其信息披露和淨零排放標準設定嚴格要求。
傳媒聯絡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陳可淳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陳姸姸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