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量激增16倍!森林大火逼近切爾諾貝爾
1986年,位於前蘇聯、現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發生史上最嚴重核災事故,與美國三哩島事故及日本福島事故並列全球重大核災。核電廠方圓30公里目前仍列為隔離區域(exclusion zone),區內日前卻發生森林大火,令人擔心積累至今的放射性物質,可能因火勢重新釋出空氣,四處飄散。
如同多數歐洲國家,烏克蘭正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同時卻得獨自面對另一場災難。森林大火月初開始從切爾諾貝爾隔離區內外擴散,衛星影像顯示截至周一(13日),區內錄得兩處主要火頭,火場總面積達47,000公頃(相當於6個香港島),火勢更迅速蔓延至切爾諾貝爾事故核電廠原址(石棺)西方1公里處,一旦波及當年發生爆炸的涉事核電廠4號機組,將引發更多「二次污染」,延伸下一場輻射危機。

文章目錄
距核電廠原址僅1公里 當局疑低估火勢
烏克蘭生態檢查處長菲爾索夫(Yegor Firsov)日前於Facebook上載片段,指出隔離區內輻射讀數錄得每小時2.3微西弗(µSv/h),是日常數值的16倍;而100公里外的首都基輔,空氣中放射核素銫-137(Caesium-137)水平亦有所增加。當地警方早前拘捕一名居民,涉嫌焚燒垃圾、點燃草堆致火勢失控,但火災真實成因仍有待調查;而綠色和平亦質疑官方火場面積數據與實際災情相差達一千倍,例如4月4日當局宣稱僅20公頃林地焚燒,衛星圖片卻顯示受災面積已達12,000公頃。我們將持續監察火勢,確保公眾接收準確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gor.firsov/videos/3393938787289114/
森林大火為何引發高輻射量?
即使火舌尚未闖入核電廠範圍,位處撤離區內、毗鄰核災現場的「鬼城」普里彼特(Pripyat)及「紅色森林」(Red forest) 等地,事故至今30多年仍累積放射性物質。此外,雖然森林火災在隔離區內以至白羅斯、俄羅斯邊境一帶並非罕見,今次卻屬隔離區設立以來最大規模一次;而已知火災範圍包含沼澤地帶,經歷溫暖而乾燥的冬季後,地下水位低得異常,使淤泥更容易燃燒,而淤泥上方約20-30厘米土壤所累積的放射核素,很可能因此釋放至空氣中,並隨風四處飄散。

面對火舌與隨之而來的輻射威脅,身處前線的消防員及森林管理人員可謂首當其衝,乾燥、強風及溫暖天氣亦令救災工作加倍困難──這場森林大火的破壞程度及輻射後遺,目前仍無法評估。

大規模疫情、森林大火、核災,三者都是核電推崇者難以預料的情況,甚至斷言否認危機存在,如今卻在烏克蘭同步發生。我們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同時遊說各地政府加速能源轉型,協助民間團體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監察核災後續除污工作。在此祝福防疫與救災人員都能平安歸來。